拼音 [xìn]
部首 总笔画 20
笔顺 ノ丨一一丨フ一丨フ一フ一一丶フ丨フ一一一
五笔86 WFMG
五笔86 EMGG
统一码 820B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。
  2. 玉的裂缝。
  3. 嫌隙;感情上的裂缝。
  4. 罪过。
  5. 动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split; (Cant.) a mark, trace

法语 bagarre,rixe,dispute,oint de sang (arch.)​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裂痕、縫隙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卜》「一曰玉兆,二曰瓦兆,三曰原兆」句下漢·鄭玄·注:「兆者,灼龜發於火,其形可占者,其象似玉瓦原之舋鏬。」

  2. 嫌隙、爭端。《戰國策·韓策三》:「故君收韓,可以無。」

  3. 罪過、過錯。《文選·曹植·上責躬應詔詩表》:「臣自抱歸藩。」唐·韓愈〈潮州刺史謝上表〉:「而臣負罪嬰,自拘海島。」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下】【臼】舋·康熙筆画:19 ·部外筆画:13

【廣韻】許覲切【集韻】許愼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許刃切,?欣去聲。同釁。?罅也。龜瓦裂皆曰舋。

又【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】仡奮舋而軒鬐。【註】杜預曰:舋,動也。

又【集韻】文運切,音問。義同。

 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血祭也。象祭竈也。从爨省,从酉。酉,所以祭也。从分,分亦聲。虚振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分,布也。文三 重一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釁)血祭也。周禮大祝注云:隋釁謂薦血也。凡血祭曰釁。孟子梁惠王趙注曰:新鑄鐘,殺牲以血塗其釁郤,因以祭之曰釁。漢書高帝紀釁?,應劭曰:釁,祭也,殺牲以血塗?釁呼爲釁。呼同罅。按凡言釁廟、釁鐘、釁?、釁寶鎭寶器、釁龜策、釁宗廟,名器皆同,以血塗之因薦而祭之也。凡坼罅謂之釁。方言作璺。音問。以血血其坼罅亦曰釁。樂記作衅。象祭?也。从爨省,?亦血塗之。故從爨省。爨者?也。从酉。酉,所㠯祭也。酉者酒之省。从分,取血布散之意。分亦聲。分聲故釁,或爲薰。如齊語三釁三浴,或爲三薰。吕覽:湯得伊尹,釁以犧豭。風俗通作熏以萑葦。漢書豫讓釁面吞炭。顏云:釁,熏也。皆是也。釁又讀爲徽,如周禮女巫鬯人注先鄭說是也。分聲讀徽,此卽煇旂人微韵之比。古音十三部,在問韵。今韵虛振切,非也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ɕin˥˧

客家话 [宝安腔] mun5 hin5 [梅县腔] hin5粤语 jan3 lang6潮州话 mung7(mūng) [饶平、揭阳、潮阳]meng7(mn̄g)

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震韻 去聲 衅小韻 許覲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曉母 痕部 ;王力系统:曉母 文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