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zú]
部首 总笔画 19
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丶一フノノ一ノ一一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93C3
基本字义
  1. 箭頭,有雙翼、三棱等多種類型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鏃,鏑也。”
  2. 矢末。《集韻•屋韻》:“鏃,矢末。”
  3. 借指箭。唐皮日休《祀瘧癘文》:“一言不善,禍發如鏃。”
  4. 輕捷銳利。《説文•金部》:“鏃,利也。”
  5. 〔鏃?〕也作“銼?”。小鍋。《集韻•屋韻》:“銼,銼?温器。或从族。”《五音集韻•屋韻》:“鏃,同銼。”
  1. 鋤。《集韻•覺韻》:“鏃,鋤也。諺曰:‘欲得穀,馬耳鏃。’賈思勰説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arrowhead, barb; swift, quick

法语 pointe de flèche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〈名〉

(形聲。从金,族聲。本義:箭頭) 同本義 [arrowhead]

無亡矢遺鏃之費,而天下諸侯已困矣。—— 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
又如:利鏃(鋒利的箭頭)

詞性變化

〈形〉

形容箭的輕捷,應聲而至 [fast-flying,swift(arrows)]

所爲貴鏃矢者,爲其應聲而至。——《呂氏春秋》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箭頭。唐·李華〈弔古戰場文〉:「利穿骨,驚沙入面。」《新唐書·卷二一九·北狄傳·黑水靺鞨傳》:「其矢石,長二寸,蓋楛砮遺法。」

  1. 鋒利。《呂氏春秋·開春論·貴卒》:「所為貴矢者,為其應聲而至。」

  1. (一)​之又音。

康熙字典
【戌集上】【金】鏃·康熙筆画:19 ·部外筆画:11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作木切,音?。【說文】利也。【玉篇】箭鏃也。【書·禹貢·礪砥砮丹傳】砮石中矢鏃。【釋文】鏃,子木反。【賈誼·過秦論】秦無亡矢遺鏃之費。【集韻】或作鉃。

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千木切,音蔟。

又【集韻】側角切,音捉。

又千?切,音湊。義?同。

又【集韻】昨木切,音族。與銼同。

又【集韻】測角切,音娕。鋤也。諺曰:欲得穀,馬耳鏃。賈思勰說:或作鋜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利也。从金族聲。作木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鏃)利也。今用爲矢鏠之族。與許不同,疑後所增字。从金族聲。作木切。三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su˧˥; tʂʰuo˥˧ 日语读音 YAJIRI韩语罗马 COK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cuk8 [客英字典] cuk8 [台湾四县腔] cuk8 [宝安腔] cuk8 [客语拼音字汇] cug6粤语 zuk6

近代音 精母 魚模韻 入聲作平聲 族小空;中古音 精母 屋韻 入聲 鏃小韻 作木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精母 屋部 ;王力系统:精母 屋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