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bìng]
部首 总笔画 8
笔顺 丶ノ一丨丨丶ノ一
五笔86 UOGF
五笔86 UOF
统一码 4E26
基本字义

     ◎ 同“”。

英文翻译

英语 equal to; side by side; also, what is more; both

德语 eigentlich (vor Betonung eines negativen Aspekts)​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并合。如:「案处理」。《楚辞·东方朔·七谏》:「冰炭不可以相兮,吾固知乎命之不长。」唐·柳宗元〈駮复雠议〉:「旌与诛,莫得而焉。」

  2.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并排著。《庄子·马蹄》:「夫至德之世,同与禽兽居,族与万物,恶乎知君子小人哉!」

  1. 一起、同时。如:「相提并论」、「异说并起」。《礼记·中庸》:「万物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」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贤者与民耕而食,饔飧而治。」

  2. 用于否定词前,以加强否定语气。相当于「绝」、「决」。如:「事情并非如此。」、「你别误会,我无恶意。」元·秦?夫《剪发待宾·第一折》:「母亲严教,不敢吃酒。」皆、俱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「文士饬,诸侯乱惑。」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「遂班军而还,一郡获全。」

  1. 且、而且。如:「这个案子,保证能完成,能做得尽善尽美。」

  1. 相当于「连」、「同」。如:「此浅近的原理亦不能明。」《汉书·卷四七·代孝王刘参传》:「徙代王于清河,是为刚王。前在代凡立四十年薨。」

  1. 依傍。《史记·卷六·秦始皇本纪》:「北据河为塞,阴山至辽东。」唐·张守节·正义:「从河傍阴山,东至辽东。」明·归有光〈先妣事略〉:「由千墩浦而南,直桥小港以东,居人环聚,尽周氏也。」通「傍」。

康熙字典
【子集上】【一】並·康熙筆画:8 ·部外筆画:7

【集韻】竝,隷作並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併也。从二立。凡竝之屬皆从竝。蒲迥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竝)併也。人部併下曰。竝也。二篆爲轉注。鄭注禮經古文竝今文多作併。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。古書亦多用爲傍字者。傍、附也。从二立。蒲迥切。十一部。凡竝之屬皆从竝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piŋ˥˧ 唐代读音 bhěng日语读音 NAMI NARABERU NARABINI韩语罗马 PYENG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bin5 [梅县腔] bin5 pin3 [沙头角腔] bin5 [客英字典] bin5 [客语拼音字汇] bin4 [台湾四县腔] bin5 [陆丰腔] bin5 [宝安腔] bin5粤语 bing3 bing6 bong6

近代音 幫母 庚青韻 平聲陰 冰小空;幫母 庚青韻 去聲 病小空;中古音 並母 迥韻 上聲 竝小韻 蒲迥切 四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並母 唐部 ;王力系统:並母 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