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]
部首 总笔画 11
笔顺 一丨一丶フ一ノ一丨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257A4
基本字义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下】【禾】穀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10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古祿切,音谷。【說文】續也。百穀之總名。从禾,㱿聲。【長箋】穀有穅秕,故从㱿。【書·洪範】百穀用成。【禮·月令】孟秋農乃登穀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三農生九穀。【註】鄭司農云:九穀,黍,稷,秫,稻,麻,大小豆,大小麥。一說九穀無秫大麥,而有粱苽。

又【天官膳夫】食用六穀。【註】黍,稷,粱,麥,苽,稌。

又【天官疾醫】五穀養其病。【註】麻,黍,稷,麥,豆。【酉陽雜俎】九穀,黍稷稻粱,三豆二麥。【爾雅翼】梁者,黍稷之總名。稻者,漑種之總名。菽者,衆豆之總名。三穀各二十種,爲六十,蔬果之屬,助穀各二十種,凡百穀。

又【星經】八穀星,主黍,稷,稻,粱,麻,菽,麥,烏麻,星明則俱熟。

又【爾雅·釋詁】穀,善也。【書·洪範】旣富方穀。【詩·?風】穀旦于差。【禮·曲禮】自稱曰不穀。【註】謙稱。

又生也。【詩·王風】穀則異室。【註】穀,生也。

又【爾雅·釋言】穀,祿也。【詩·小雅】俾爾戩穀。【註】穀,祿也。

又養也。【詩·小雅】以穀我士女。【戰國策】求百姓之饑寒者收穀之。

又孺子曰穀。【荀子·禮論篇】臧穀猶且羞之。

又國名。【春秋·桓七年】穀伯綏來朝。【註】穀國在南鄕築陽縣北。

又水名。【周語】穀洛鬭。

又【揚子·方言】螳螂,齊杞以東謂之馬穀。

又姓。

又穀梁,複姓。

又【集韻】居?切,音冓。祿也。【論語】不至於穀。皇侃讀。

又楚地名。【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】連穀。【陸德明·音義】胡木切,音斛。

又與谷同。【前漢·王莽傳】穀風迅疾,從東北來。

又與告通。【禮·檀弓】齊穀王姬之喪。【註】穀,當爲告,聲之譌。

又叶訖力切。【六韜】紛紛渺渺,好色無極。吾觀其野,草菅勝穀。

又叶工洛切。【詩·小雅】俶載南畝,播厥百穀。旣庭且碩,曾孫是若。

又與㝅同。【左傳·宣四年】楚人謂乳穀,謂虎於菟。 【集韻】或从米作糓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續也。百穀之緫名。从禾?聲。古祿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穀)此篆體依五經文字木部正。續也。穀與粟同義。引伸爲善也。釋詁、毛傳皆曰。穀、善也。又大雅傳曰。穀、祿也。百穀之總名也。周禮太宰言九穀。鄭云。黍、稷、稻、粱、麻、大小豆、小麥、苽也。膳夫。食用六穀。先鄭云。稌、黍、稷、粱、麥、苽也。疾醫言五穀。鄭曰。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也。詩、書言百穀。種類繁多。約舉兼晐之詞也。惟禾黍爲嘉穀。李善引辥君韓詩章句曰。穀類非一。故言百也。从禾。?聲。?者、今之殼字。穀必有稃甲。此以形聲包會意也。古祿切。三部。

音韵方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