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tāo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ノ丨丨ノフ丶フフ丶丨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7D5B
基本字义

     ◎ 用絲線編成的帶子。亦作“”。

英文翻译

英语 silk braid, sash

德语 Band, Bänder (S, Tech)​,flechten, Litze (S)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用丝编成的绳带。如:「丝」。《西游记·第二回》:「穿一领红色衣,勒一条黄。」《初刻拍案惊奇·卷一》:「约得百两,使熔成一大锭,把一综红线,结成一,系在锭腰。」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中】【糸】絛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6

【廣韻】土刀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他刀切,?音韜。【說文】扁緒也。【玉篇】纓飾也。【廣韻】編絲繩也。【急就篇註】絛,一名偏諸,織絲縷爲之,所以懸係承塵戸㡘,因爲飾也。【禮·內則·疏】組紃俱爲絛。

又與條通。【周禮·春官·巾車】革路龍勒,條纓五就。【註】革路,挽之以革也。條,讀爲絛。其樊及纓,皆以絛絲飾之。 【類篇】絛,或从舀作韜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扁緒也。从糸攸聲。土刀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絛)扁緒也。廣雅作編緒。漢書及賈生新書作偏諸。葢上字作編、下字作諸爲是。諸者謂合衆采也。賈誼傳曰。今民賣僮者。爲之繡衣絲?偏諸緣。服虔曰。偏諸如牙條。以作?緣。又白縠之表。薄紈之裏。緁以偏諸。晉灼曰。以偏諸緁著衣。然則偏諸之爲絛明矣。雜記注曰。紃、若今時絛也。毛詩、左傳正義曰。王后親織玄紞。卽今之絛繩。必用雜采線織之。按紴、䋐葢其闊者。絛其陿者。紃其圜者。从糸。攸聲。土刀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ʰɑu˥ 唐代读音 tɑu日语读音 SANADA韩语罗马 CO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tau1 [海陆腔] to1 tau1 [梅县腔] tau1 [台湾四县腔] to1 tau1 [宝安腔] tau1 [客语拼音字汇] tau1 to1粤语 tou1 tou3潮州话 tau1

近代音 透母 蕭豪韻 平聲陰 絛小空;中古音 透母 豪韻 平聲 饕小韻 土刀切 一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透母 蕭部 ;王力系统:透母 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