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huà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フ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丨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756B
基本字义
  1. 划分界限。《玉篇•書部》:“畫,分也;界也。”《書•畢命》:“申畫郊圻,慎固封守。”
  2. 绘画;作图。《釋名•釋書契》:“畫,繪也。以五色繪物象也。”◎又指画工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序》:“設色之工:畫、繢、鐘、筐、㡛。”
  3. 图画。如:年画;油画;壁画。《爾雅•釋言》:“畫,形也。”《周禮•考工記•畫繢》:“畫繢之事,雜五色。”
  4. 装饰;修饰。《淮南子•主術》:“大路不畫,越席不緣。”
  5. 签署。如:画押;画供;画卯。《陳書•皇后傳•世祖沈皇后》:“(高宗)自入見后及帝,極陳(劉)師知之短,仍自草敕請畫,以師知付廷尉治罪。”
  6. 书法的横笔叫画,汉字的一笔叫一画。古代卦象的横线也叫画。唐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年深豈免有缺畫,快劍斫斷生蛟鼍。”
  7. 纹路。《靈樞經•陰陽二十五人》:“兩吻多畫。”
  8. 比画,用手、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。如:指手画脚。《聊齋志異•紅玉》:“指天畫地,詬駡萬端。”
  9. 弹琵琶的一种手法。又叫“扫”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曲終收撥當心畫,四弦一聲如裂帛。”◎又运行。唐柳宗元《天對》:“輻旋南畫,軸奠於北。”
  10. 计策;计谋。《玉篇•書部》:“畫,計也,策也。” ◎又筹划;谋划。《左傳•哀公二十六年》:“使召六子,曰:‘聞下有師,君請六子畫。’”
  11. 截止;停止。《玉篇•書部》:“畫,止也。”《正字通•田部》:“畫,截止也。”
  12. 划定;局限。五代晋高祖《招撫尹暉婁繼英勅》:“諸處收捉到奸細文字等,其捉事人依舊支給優賞,其細人畫時處斬。”
  13. 行为无礼。《莊子•庚桑楚》:“介者拸畫,外非譽也。”
  14. 姓。《續通志•氏族略七》:“畫,見《姓苑》。明畫芳,宜黄知縣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delineate, painting, picture, drawing; draw

德语 Bild, Gemälde, Zeichnung (S)​,malen, zeichnen (V)

法语 dessin,peinture,magazine,dessiner,peindre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huà

〈動〉

(1) (會意兼指事。金文。上面是「聿」( ),象以手執筆的樣子,是「筆」的本字;下面象畫出的田界。整個字形,象人持筆畫田界之形。本義:劃分,劃分界線)

(2) 同本義 [divide]

畫,界也,象田四界,聿所以畫之。——《說文》

畫爲九州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

畫壄分州。——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

又如:畫野分疆(劃分疆域而治);畫土分貢(中國古代實行分封制,天子劃分封地給諸侯,諸侯定期向天子朝貢);畫地(在地上畫界線);畫界(劃定疆界)

(3) 繪畫;作畫 [draw;paint]

爲蛇畫足。——· 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

善畫者多工書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
善畫者或兼建築。

又如:畫學(繪畫的學問);畫壁(在牆壁上作畫);畫革(在皮革上書寫);畫癖(喜愛繪畫藝術成癖)

(4) 用畫裝飾的或以圖案等裝飾的 [be decorated with paintings or pictures]

如:畫橋(彩飾的橋樑);畫燭(有彩飾的蠟燭);畫樓(彩飾的樓);畫剎(有彩繪裝飾的佛寺)

(5) 簽署;簽押 [sign]

如:畫敕(畫押);畫可(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,表示允准可行);畫卯(舊時官署規定卯時開時辦公,史胥差役按時赴官署簽到)

(6) 書寫文字。亦特指寫出帶有標記性的文字 [write] 。如:畫灰(在灰上寫字);畫沙(古代書家以爲筆鋒如錐畫沙,方爲高妙);畫沙印泥(古代書法家推崇的一種用筆方法);畫札(寫字);畫拉(方言。寫)

(7) 比畫 [gesticulate]

如:指手畫腳;畫符(道士用咒語畫成符錄);指天畫地

(8) 截止;停止 [stop]

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畫。——《論語》何晏集解引 孔安國曰:「畫,止也……自女自止耳,非力極。」

百川學海而至於海,丘陵學山不至於山,是故惡夫畫也。——· 揚雄《法言》李軔注:「畫,止。」

(9) 謀劃;策劃 [plan;plot]

畫,計也,策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孝公平畫。——《商君書·更法》

助畫方略。——《資治通鑑》

又如:畫策(計劃;籌劃);劃事(籌劃事情);畫制(籌畫制度);畫計(謀畫)

(10) 通「化」。教化 [educate]

如:畫外(化外,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)

(11) 橫划過去 [a horizontal stroke]

曲終收撥當心畫。——· 白居易《琵琶行(並序)》

詞性變化

huà

〈名〉

(1) 成品畫 [drawing;painting;picture]

畫果真邪。——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
不設色之畫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
中國之畫。

西人之畫。

又如:畫本(泛指畫冊);畫卷(裱後帶軸的長幅圖畫)

(2) 計策;計謀 [plot;plan]

後乃謀臣獻畫,而離削自守矣。——柳宗元《封建論》

(3) 一個不中斷、不停頓的揮筆動作 [stroke]

如:「人」字有兩畫

(4) 書法的橫筆 [horizontal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]

如:他姓王,三畫王

(5) 皺紋;紋縷 [veins;lines]

如:畫石(有紋理的石頭)

常用詞組

常用词组
畫板,畫報,畫筆,畫餅,畫餅充飢,畫布,畫冊,畫地而趨,畫地爲牢,畫舫,畫符,畫幅,畫稿,畫稿,畫工,畫虎類狗,畫家,畫架,畫匠,畫境,畫卷,畫刊,畫框,畫廊,畫龍點睛,畫卯,畫眉,畫面,畫皮,畫片,畫譜,畫人,畫蛇添足,畫室,畫士,畫壇,畫帖,畫圖,畫圖,畫外音,畫像,畫像,畫押,畫影圖形,畫苑,畫院,畫展,畫軸,畫字
國語辭典
  1. 劃分、區分。《左傳·襄公四年》:「芒芒禹跡,為九州。」《文選·顏延之·應詔讌曲水作詩》:「幙帷蘭甸,流高陛。」

  2. 設計、籌謀。《文選·揚雄·解嘲》:「曾不能畫一奇,出一策。」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第二六齣》:「虧了夫人侯氏,有膽有謀,昨夜定計策。」通「劃」。

  3. 繪圖。如:「畫一幅風景。」《晉書·卷九二·文苑傳·顧愷之傳》:「愷之每人成,或數年,不點目精。」

  4. 簽署、簽押。如:「畫押」、「畫供」。

  5. 終止。《論語·雍也》:「力不足者,中道而廢,今女。」

  1. 圖、圖像。如:「山水」、「人物」。宋·蘇軾〈念奴嬌·大江東去〉詞:「江山如,一時多少豪傑。」

  2. 量詞。計算文字筆畫數的單位。如:「亞這個字有八。」

  3. 姓。如明代有畫芳。

  1. 清楚、整齊。如:「整齊畫一」。
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上】【田】畫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7

〔古文〕???。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胡麥切,橫入聲。卦畫也。

又分畫也。界限也。【左傳·襄四年】芒芒禹迹,畫爲九州。【註】畫分也。【禮·檀弓】哀公使人弔蕢尚,遇諸道,辟於路,畫宮而受弔焉。【註】畫地爲宮象。

又計策也。【鄒陽·上吳王書】故願大王審畫而已。【史記·荆燕世家】齊人田生游,乏資,以畫干營陵侯澤。【註】服䖍曰:以計畫干之也。

又截止也。【論語】今女畫。

又丘名。【爾雅·釋地】途出其右,而還之畫丘。【註】言爲道所規畫。【釋名】道出其右曰畫。丘人尚右,凡有指畫,皆用右也。

又地名。【史記·田單傳】燕之初入齊,聞畫邑人王蠋賢。【註】正義曰:括地志云: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,春秋時棘邑。

又云澅邑,蠋所居卽此邑,因澅水爲名也。
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胡卦切,音話。【爾雅·釋言】畫形也。【註】畫者爲形像。【釋名】畫,挂也。以五色挂物象也。俗作?。【周禮·天官·典絲】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。【疏】凡祭服皆畫衣繡裳。【儀禮·鄕射禮】大夫布侯,畫以虎豹。士布侯,畫以鹿豕。

又官名。【後漢·百官志】畫室署長一人,四百石,黃綬。

又【韻補】叶胡對切,音惠。【秦瑯琊刻石】方伯分職,諸治經易。舉錯必當,莫不如畫。易音異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界也。象田四界。聿,所以畫之。凡畫之屬皆从畫。?,古文畫省。?,亦古文畫。胡麥切〖注〗?,同?,古文畫。錐刀曰劃。又?,【玉篇】古文劃字。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畫)介也。介,各本作畍,此不識字義者所改,今正。八部曰:介,畫也。從八從人。人各有介。從聿。二字今補。象田四介。田之外横者二,直者二。今篆體省一横,非也。聿所㠯畫之。說從聿之意。引伸爲繪畫之字。故麥切。十六部。凡畫之屬皆从畫。


(?)古文畫。古文從聿田。此依鍇本。


(?)亦古文畫。依鍇本。按刀部有劃字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xuɑ˥˧ 唐代读音 *huɛ̀i huɛk日语读音 KAGIRU HAKARU HAKARIGOTO KAKU韩语罗马 HWA HOYK现代韩语越南语 hoạ

客家话 [海陆腔] fa6 wak8 [客英字典] fa5 vak8 [沙头角腔] fa5 [宝安腔] fa3 | wak8 [台湾四县腔] fa5 wak8 [梅县腔] fa2 fa5 wak8 [陆丰腔] fa6 wak8 [客语拼音字汇] fa4 vag6 [东莞腔] wa3 wak8粤语 waa2 waa6 waak6潮州话 锅7 锅8 ,uê7(uē) uêh8(uêh)

近代音 曉母 皆來韻 入聲作平聲 畫小空;曉母 家麻韻 去聲 化小空;中古音 匣母 麥韻 入聲 獲小韻 胡麥切 二等 合口;匣母 卦韻 去聲 畫小韻 胡卦切 二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匣母 錫部 ;王力系统:匣母 錫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