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qiāng]
部首 总笔画 14
笔顺 一一丨一ノ丶丶フ一一ノ丨フ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7472
基本字义
  1. 玉相擊的聲音。
  2. 樂聲:“鐘鼓喤喤,管磬~~。”
  1. 玉色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tinkling sound tinkling of pendant gems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qiāng

<象>

玉器相撞的響聲 [chink]

瑲,玉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
有瑲蔥珩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。傳:“珩聲也。”

又如:瑲瑲(玉相擊的聲音。亦泛指清脆之聲)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形容玉石相撞擊的聲音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芑》:「朱芾斯皇,有蔥珩。」

  2. 形容音樂聲。《荀子·富國》:「鐘鼓喤喤,管磬。」

  3. 形容鈴聲。《詩經·小雅·采芑》:「方叔率止,約軧錯衡,八鸞。」
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上】【玉】瑲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10

【唐韻】七羊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千羊切,?音鏘。【說文】玉聲也。【集韻】一曰樂聲。【詩·小雅】八鸞瑲瑲。【傳】瑲瑲,聲也。【釋文】瑲,亦作鎗。【又】朱芾斯皇,有瑲蔥珩。【傳】瑲珩,聲也。【釋文】瑲,本又作創。亦作鎗。

又【集韻】楚耕切,音鎗。聲也。

又【類篇】千剛切,音蒼。玉色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玉聲也。从玉倉聲。《詩》曰:“鞗革有瑲。”七羊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瑲)玉聲也。小雅:有瑲蔥珩。毛傳:瑲,珩聲也。秦風佩玉將將、玉藻然後玉鏘鳴皆當作此字。从王倉聲。七羊切。十部。詩曰:攸革有瑲。周頌載見文。攸,各本作䩦,今正,説見鋚字下。有瑲,今詩作有鶬,亦作鎗。按鸞鈴轡飾之聲而字作瑲,玉聲而字作鏘皆得謂之假借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ɕʰiɑŋ˥; tsʰɑŋ˥ 韩语罗马 CHANG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cong1 [客英字典] cong1 [海陆腔] cong1 [梅县腔] cong1粤语 coeng1

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陽韻 平聲 鏘小韻 七羊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清母 唐部 ;王力系统:清母 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