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huī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フ丨一ノ一丨一一ノ一丨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9693
基本字义
  1. 古同“”,毁坏。
  2. 倒塌的城墙。

     ◎ 古同“”,坠落。
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戌集中】【阜】隓·康熙筆画:18 ·部外筆画:10

【唐韻】許規切【集韻】翾規切,?音䜐。【說文】敗城阜曰隓。【徐曰】俗作隳,非。【玉篇】廢也,毀也,損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攋隓,壞也。【說文】篆作?。【玉篇】亦作墮。【集韻】又同?

又【集韻】杜果切,音妥。與陊同。詳前陊字註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敗城?曰隓。从??聲。?,篆文。許規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《說文》無?字,蓋二左也。眾力左之,故从二左。今俗作隳,非是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隓)敗城?曰隓。从??聲。許書無?字。葢或古有此文。或絫左爲聲。皆未可知。?爲篆文、則隓爲古籒可知也。山部隓曰隓聲。肉部隋曰隓省聲。皆用此爲聲也。小篆隓作?。隷變作墮。俗作隳。用墮爲?落之義。用隳爲傾壞之義。習非成是。積習難反也。虞書曰。萬事墮哉。墮本敗城阜之偁。故其字从?。引申爲凡阤壞之偁。許規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

(?)篆文。小篆則从土、隋聲也。先古籒後小篆者、是亦先二後上之例也。曷爲不入?於土部而隓爲重文也。其字本从?。以壞?爲義。而壞城次之。故入?部而?爲重文也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xuei˥; tuo˥˧

客家话 [梅县腔] fi1 to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