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jù]
部首 总笔画 13
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丨丨丶ノ一ノ丶
五笔86 HAOW
五笔86 HOWI
统一码 8661
基本字义
  1. 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。
  2. 较高的几案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support structure for bell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〈名〉

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。簴为虡的俗字 [poles of a rack on which musical instruments were suspended]。如:虡业(悬挂钟磬的架子)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懸掛鐘、磬等架子兩旁所立的柱子。《說文解字·虍部》:「虡,鐘鼓之柎也。」《禮記·檀弓上》:「有鐘磬而無簨虡。」《文選·張衡·西京賦》:「洪鐘萬鈞,猛虡趪趪。」亦作 「鐻」。

  2. 几。清·王念孫《廣雅疏證·卷八上·釋器》:「虡,几也。」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中】【虍】虡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其呂切【韻會】臼許切,?音巨。【廣韻】同?,飛?,天上神獸,鹿頭龍身。《說文》云鐘鼓之柎也。【玉篇】鐘磐之?,以猛獸爲飾也。【詩·大雅】虡業維樅。【傳】植者曰虡,橫者曰栒。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立萬石之虡。【師古註】立一百二十萬斤之虡,以懸鐘也。 或作簴。【爾雅·釋器】木謂之簴,所以挂鐘磬。

又作?。【後漢·輿服志】?文畫輈。 【說文】本作?。【玉篇】作?。【集韻】亦作鐻、?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鐘鼓之柎也。飾爲猛獸,从虍,異象其下足。

鐻,?或从金豦聲。?,篆文?省。其呂切 文九 重三 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?)?之柎也。木部曰:柎,咢足也。靈臺、有瞽傳皆曰:植者曰?,横者曰栒。考工記曰:梓人爲? ?飾爲猛獸。梓人曰:臝屬恆有力而不能走,其聲大而宏,若是者以爲鐘虡。按?虡當亦象臝屬也。戴氏考工記圖曰:?所以負?,非以臝者羽者爲虡下之跗也。引西京賦:洪鐘萬鈞,猛虡趪趪。負筍業而餘怒,乃奮翅而騰驤。薛注云:當筍下爲㒳飛獸以背負。張揖注上林賦曰:?獸重百二十萬斤,以俠鐘旁。俠同夾,此可見?制。師古改其注云以縣鐘,則昧於古制矣。廣韵引?倉:鐻,樂器,以夾鐘,削木爲之。與張注同。今本廣韵作形似夾鐘則非矣。又考上林賦擽飛虡,廣韵引正作?。張揖曰:飛?,天上神獸,鹿頭龍身。是長鄉謂?神獸,許謂栒?字飾以猛獸,說不同也。从虍異,象形。?,各本作異,非,今正。謂篆之中體象猛獸之狀,非?畀二字也。形字鉉本無,非是。其下足。謂丌也。丌者,下基也,?之迫地者也。其吕切。五部。


(鐻)?或从金豦。或當作篆,此亦丄部之例也。周禮典庸器注:横者爲筍,從者爲?。釋文曰:鐻,舊本作此字,今或作?。按經典鐻字衹此一處,此字葢秦小篆,李斯所作也。秦始皇本紀:收天下兵,聚之咸陽,銷以爲鐘鐻。本篇引賈生論云:銷鋒鑄鐻。三輔黄圖曰:始皇收天下兵,銷以爲鐘鐻,高三丈。字皆正作鐻,葢梓人爲?本以木,始皇乃易以金,李斯小篆乃改爲从金豦聲之字。司馬賦云:千石之鐘,萬石之鉅。正謂秦物。史記作鉅,卽鐻字之異者也。鐘鐻與金人爲二事,本紀、賈論、西都西京二賦、三輔黄圖皆竝舉,漢賈山傳、陳項傳各舉其一,學者或認爲一事,非也。典庸器經文作?,注文作鐻,此鄭氏注經之通例,如禮經經文作庿,注文作廟。周禮經文作眡,注文作視。皆是也。


(?)篆文?五經文字曰:?,說文也。??省也。然則??字,不用小篆而改省古文,後人所增也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ɕy˥˧ 日语读音 HASHIRU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ki3 gi3 [客英字典] ki3 gi3 [海陆腔] ki3 gi3粤语 geoi6

近代音 中古音 群母 語韻 上聲 巨小韻 其吕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溪母 模部 ;王力系统:羣母 魚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