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见“绉”。
英语 crepe, crape, wrinkles, creases
德语 Falte (S),Krepp (S)
法语 ridé,chiffonné,crêpe
表面有皱纹的纺织品。如:「湖绉」。
有皱纹的。如:「绉纱」、「绉布」。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側救切,音皺。【說文】絺之細者。一曰蹴也。【玉篇】縐,布也,纖也。亦作
?。【詩·鄘風】蒙彼縐絺。【傳】絺之靡者爲縐。【疏】絺者,以葛爲之。其精尤細靡者,縐也,言細而縷縐。
又褰縐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襞積褰縐。【註】褰縐,縮蹙之也。
又【類篇】縐,聚文也。
又【集韻】之遇切,音媰。側六切,音縬。義?同。
又【廣韻】初敎切,音抄。惡絹也。
絺之細也。《詩》曰:“蒙彼縐絺。”一曰蹴也。从糸芻聲。側救切
(縐)絺之細者也。者字依御覽補。詩曰。蒙彼縐絺。庸風君子偕老文。傳曰。蒙、覆也。絺之靡者爲縐。按靡謂紋細皃。如水紋之靡靡也。米部曰。䊳、碎也。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。謂其極細。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。一曰戚也。戚各本作蹴。蹴者、躡也。非其義。葢本作戚。俗作蹙。又改爲蹴耳。今正。鄭箋云。縐絺、絺之蹙蹙者。此鄭說之異毛也。戚戚者、如今皺紗然。上文云。緛、衣戚也。子虛賦。襞積褰縐。張揖注云。縐、戚也。从糸。芻聲。側救切。四部。
国际音标 tʂou˥˧ 日语读音 CHIJIMI韩语罗马 CHWU现代韩语 추越南语 sô
客家话 [沙头角腔] tsieu5 [宝安腔] ziu5 [海陆腔] ziu5 [客英字典] ziu5 [台湾四县腔] ziu5 [陆丰腔] ziu5 [梅县腔] ziu5 [东莞腔] ziu5 [客语拼音字汇] jiu4粤语 zau3
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宥韻 去聲 皺小韻 側救切 三等 開口;穿初母 效韻 去聲 抄小韻 初敎切 二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精母 侯部 ;王力系统:莊母 侯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