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。
法语 irrigation des champs
详细字义
◎ 瀵 fèn
〈动〉
(1)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[gush]
有水涌出,名曰神瀵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(2) 又如:瀵泉(陕西把从地层深处喷出地表的水叫做瀵泉)
水自地下喷涌而出。《尔雅·释水》:「瀵,大出尾下。」宋·邢昺·疏:「尾,犹底也。言源深大出于底下者名瀵。」唐·刘禹锡〈机汲记〉:「虽瀵涌于庭,莫尚其霈洽也。」
喷涌出的泉水。《列子·汤问》:「山名壶领,状若甔甀,顶有口……有水涌出,名曰神瀵。」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方問切,音糞。水名。【爾雅·釋水】瀵大出尾下。【疏】尾,猶底也。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。瀵,猶灑散也。【水經注】南瀵水,出汾隂縣南。
又神瀵,出終北國。【列子·湯問篇】終北國有山,名壷領,狀如甔甀,頂有口,名曰滋穴,有水湧出,名曰神瀵,臭過椒蘭,味同醪醴。
又【集韻】普悶切,音噴。義同。
又【廣韻】匹問切【集韻】芳問切,?湓去聲。水浸也。【郭璞·江賦】翹莖瀵蘂。
水浸也。从水糞聲。《爾雅》曰:“瀵,大出尾下。”方問切
(瀵)水漫也。漫各本作浸。今依集韵訂。說文水部無漫。當作曼。曼者、引也。瀵者、水之引而愈出也。曼瀵聲類相近。从水。?聲。讀若粉。方問切。廣韵匹問切。十三部。爾雅曰。瀵大出尾下。釋水文。郭云。今河東汾陰縣有水口如車輪。濆沸涌出。其深無限。名之曰瀵。郃陽縣復有瀵。亦如之。相去數里。而夾河河中陼上又有一瀵。瀵源皆潛相通。按地理志上谷郡潘縣。師古普半反。全氏祖望據水經注河水過蒲阪下、引帝王世紀曰。舜都蒲阪。或言都平陽及瀵。正前志潘當作瀵。
国际音标 fən˥˧
客家话 [海陆腔] bun5 [梅县腔] bun5 [台湾四县腔] bun5 [客英字典] bun5粤语 fan3
近代音 中古音 敷母 問韻 去聲 湓小韻 匹問切 三等 合口;非母 問韻 去聲 糞小韻 方問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幫母 痕部 ;王力系统:幫母 文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