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kuàng]
部首 总笔画 20
笔顺 フフ丶丶丶丶丶一ノ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丶
五笔86 XYAW
五笔86 XOAW
统一码 7E8A
基本字义
  1. 絲綿絮。《説文•糸部》:“纊,絮也。”《小爾雅•廣服》:“纊,緜也。絮之細者曰纊。”
  2. 蠶繭。《淮南子•繆稱》:“小人在上位,如寢關曝纊。”
  3. 用同“”。寬廣。唐陳諫《心印銘》:“心遷境遷,心纊境纊。”
  4. 量詞。絲八十縷。《玉篇•糸部》:“纊,八十縷也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cotton; silk

法语 beau fil de soie ou de coton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kuàng

〈名〉

古時指新絲綿絮。後泛指綿絮 [silk floss]

纊,絮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
纊,綿也。絮之細者曰纊也。——《小爾雅》

三軍之士皆如挾纊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

絲纊竹箭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

纊爲繭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
厥篚纖纊。——《書·禹貢》

又如:厥篚纖纊(謂把新的絲綿裝在竹筐裏進貢);纊衣(纊服。綿衣。纊:絮衣服的絲綿);纊息(彌留之際的呼吸。古人臨死,置纊於其口鼻之上,以驗氣息之有無);纊絮(綿絮)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棉絮。《小爾雅·廣服》:「,綿也。絮之細者曰。」《南史·卷七三·孝義傳上·庾道愍傳》:「冬日不衣綿,夏日不解衰絰。」宋·陸游〈九月十六日夜夢駐軍河外遣使招降諸城覺而有作〉詩:「誰言鐵衣冷徹骨,感義懷恩如挾。」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中】【糸】纊·康熙筆画:21 ·部外筆画:15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苦謗切,音曠。【說文】絮也。或从光作絖。【玉篇】綿也。【書·禹貢】厥篚纖纊。【傳】纊,細綿。【儀禮·旣夕】屬纊。【註】纊,新絮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三軍之士,皆如挾纊。【註】綿也。

又【集韻】古曠切,光去聲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絮也。从糸廣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皆如挾纊。”絖,纊或从光。苦謗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纊)絮也。玉藻:纊爲繭。注曰:纊,今之新緜也。按鄭釋纊爲新緜者,以别於縕之爲新緜及舊絮也。許則謂纊爲絲絮,不分新故,謂縕爲麻紼,與鄭絕異。从糸廣聲。苦謗切。十部。春秋傳曰:皆如挾纊。春秋宣十二年左傳文。


(絖)纊或从光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kʰuɑŋ˥˧ 唐代读音 kuɑ̀ng日语读音 NUME韩语罗马 KWANG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kong3 [客英字典] kwong3 kwong5 [海陆腔] kong3 [梅县腔] kwong3粤语 kwong3

近代音 溪母 江陽韻 去聲 曠小空;中古音 溪母 宕韻 去聲 曠小韻 苦謗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溪母 唐部 ;王力系统:溪母 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