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là]
部首 总笔画 21
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フフ丨フノ丶一フ丶丶フ丶丶フ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81F
基本字义
  1. 動物、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,具有可塑性,易熔化,不溶于水,可溶於二硫化碳和苯:石~。蜂~。~版。~筆。~療。~染。~人。~紙。~燭。~黃(形容顏色黃得像蠟)。~丸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wax; candle; waxy, glazed

德语 Kerze (S)​,Wachs (S)

法语 cire,bougie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〈名〉

(1) (形聲。从蟲,(liè)聲。本義:動物、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某些油質。如:蜂蠟)

(2) 動物、礦物或植物所產生的油質,具有可塑性,能燃能熔,不溶於水,是一羥基醇或固醇的脂肪酸酯 [wax]

蠟燭有心還惜別,替人垂淚到天明。——杜牧《贈別》

又如:蠟圓(蠟丸);蠟彈(蠟丸,用蠟封裹的密件);蠟查(蠟堝,蠟滓。白蠟(蟲蠟)或黃蠟(蜂蠟)的渣滓)

(3) 蠟燭的簡稱 [candle]

蠟炬成灰淚始幹。——李商隱《無題》

又如:蠟火(蠟燭火);蠟煙(蠟燭的煙);蠟紅(燭花);蠟香(蠟燭燃點時產生的氣味);蠟光(燭光)

詞性變化

〈動〉

用蠟塗抹 [wax;polish]

如:蠟引(塗蠟於紙張或布帛上,以防水溼);蠟本(用蠟塗絹上,所臨摹的畫本);蠟紙(表面塗蠟的紙)

常用詞組

常用词组
蠟白,蠟版,蠟筆,蠟光紙,蠟黃,蠟刻,蠟淚,蠟療,蠟染,蠟人,蠟蹋,蠟臺,蠟紙,蠟燭
國語辭典
  1. 動、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,不溶於水,易熔化,具可塑性,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。如:「蜂」、「石」。

  2. 蠟燭。唐·皮日休〈春夕酒醒〉詩:「夜半醒來紅短,一枝寒淚作珊瑚。」

  1. 以蠟塗抹。《晉書·卷四九·阮籍傳》:「或有詣阮,正見自蠟屐,因自歎曰:『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!』」唐·劉禹錫〈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〉詩:「講罷同尋相鶴經,閒來共登山屐。」

  1. 淡黃似蠟的顏色。如:「蠟梅」、「櫻」。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中】【虫】蠟·康熙筆画:21 ·部外筆画:15

【唐韻】盧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力盍切,?音臘。【玉篇】蜜滓也。【陸佃云】蜂之化蜜,必取匽豬之水,注之蠟房,而後成蜜。故謂之蠟者,蜜之蹠也。【本草】蟲白蠟。【李時珍曰】蠟樹,四時不凋,五月開白花,成叢結實。其蟲大如蟣蝨,延緣樹枝,食汁吐涎,剝取其渣,煉化成蠟。

又蜜蠟,生於蜜中。

又水蠟,樹葉微似楡,及甜櫧樹,皆可放蟲產蠟。【晉書·阮孚傳】孚性好屐,或有詣阮,正見自蠟屐,曰:一生當著幾兩屐。【石崇傳】崇奢靡,以蠟代薪。【南史·王僧虔傳】少時,以燭淚澆成蠟鳳凰。

又蠟梅,花名。【蘇軾詩】蜜蜂採花作黃蠟,黃蠟爲花亦其物。

又蠟觜,鳥名。【本草】桑扈,一名蠟觜雀,其觜或凝黃如蠟。 【廣韻】俗作䗶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冬至後三戌,臘祭百神。从肉巤聲。盧盍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臘)冬至後三戌,臘祭百神。三戌下玉篇有爲字,非也。臘本祭名,因呼臘月、臘日耳。月令:臘先祖五祀。左傳:虞不臘矣。皆在夏正十月。臘卽蜡也。風俗通云:禮傳夏曰嘉平,殷曰淸祀,周曰大蜡。皇侃曰:夏殷蜡在己之歲終。皇說是也。秦本紀:惠王十二年初臘。記秦始行周正亥月大蜡之禮也。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。十二月者,丑月也。始皇始建亥,而不敢謂亥月爲春正月,但謂之十月朔而已。項羽紀書漢之二年冬,繼之以春,繼之以四月。可證也。更名臘爲嘉平者,改臘在丑月用夏制,因用夏名也。臘在丑月,因謂丑月爲臘月,陳勝傳書臘月是也。漢仍秦制,亦在丑月。而用戌日,則漢所獨也。風俗通曰:臘者,接也。新故交接,大祭以報功也。漢家火行,火衰於戌,故曰臘也。高堂隆曰:帝王各以其行之盛而祖,以其終而臘。火生於寅,盛於午,終於戌。故火家以午祖,以戌臘。按必在冬至後三戌者,恐不在丑月也。鄭注月令曰: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。風俗通亦曰:臘者,獵也。按獵以祭。故其祀從肉。从肉巤聲。盧盍切。八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lɑ˥˧ 唐代读音 *lɑp日语读音 MITSUROU ROUSOKU韩语罗马 LAP现代韩语 납 랍越南语 rệp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lap8 [宝安腔] lap8 [海陆腔] lap8 [东莞腔] lap8 [客英字典] lap8 [陆丰腔] lap8 [梅县腔] lap8 [客语拼音字汇] lab6粤语 laap6潮州话 lah8

近代音 來母 家麻韻 入聲作去聲 臘小空;中古音 來母 盍韻 入聲 臘小韻 盧盍切 一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來母 怗部 ;王力系统:來母 葉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