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瘦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臞也。”
- 把肉切成块状。《説文•肉部》:“臠,切肉也。”《正字通•肉部》:“臠,塊割也。”
- 肉块。《淮南子•説林》:“嘗一臠肉,而知一鑊之味。”
英语 small lump of meat; sliced meat
德语 mager ,geschnittene Fleischstücke
法语 mince,viande coupée
詳細字義
◎ 臠
臠 luán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从肉。羉( luán )聲。本義:小塊肉)
(2) 同本義 [a small slice of meat]
一曰切肉,臠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嘬謂一舉盡臠。——《禮記·曲記》注
嘗一臠肉,而知一鑊之味。——《淮南子·說林訓》
又如:臠臠(切成小塊的肉);臠膾(切成塊的魚肉)
(3) 量詞。用於塊狀的魚肉 [slice]。
如:臠肉(猶言一塊肉。謂其量少)
詞性變化
◎ 臠
臠 luán
〈動〉
切肉成塊 [slice meat up]
臠,臞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棘人臠臠兮。——《詩·檜風·素冠》
取新鯉魚,去鱗訖則臠。——《齊民要術·作鮓》
未受犧牛大羹之和,久在煎熬臠割之間。——《後漢書·邊讓傳》
又如:臠制(分割而制伏之);臠割(分割;切碎);臠股(謂割股療疾以示虔敬);臠身(分割身體)
把肉切割、分解成肉塊。《漢書·卷九九·王莽傳下》:「軍人分裂莽身,支節肌骨臠分,爭相殺者數十人。」
參見「臠臠 」條。
(一)之又音。
【唐韻】力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力轉切【正韻】盧轉切,?音孌。【說文】臞也。一曰切肉臠也。【正韻】塊切肉。【正字通】塊割也。【禮·曲禮】毋嘬炙。【註】嘬,謂一舉盡臠。【易·噬嗑疏】正義曰乾胏,是臠肉之乾者。【前漢·王莽傳註】臠,切千段也。【晉書·謝琨傳】元帝爲晉陵公主求壻,謂王珣日,如謝琨便足。未幾,袁崧欲以女妻琨。珣曰:卿莫近禁臠。
又魚腹亦爲臠。【儀禮·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】膴,刳魚時割其腹,以爲大臠也。
又【廣韻】【韻會】?落官切,音鑾。臠臠,瘠貌。
臞也。从肉䜌聲。一曰切肉,臠也。《詩》曰:“棘人臠臠兮。”力沇切
(?) 臞也。毛詩傳曰:欒欒,?瘠皃。葢或三家詩有作臠,從正字。毛作欒,從假借字。抑許所據毛作臠,皆不能肊定也。 从肉䜌聲。力沇切。十四部。古皆讀平聲。 一曰切肉也。依廣韵訂。切肉曰臠,臠之大者曰胾,此許義也。詩曰:棘人臠臠。此證前一義也。
国际音标 luan˧˥ 日语读音 KIRIMI MISONAWASU韩语罗马 LYEN现代韩语 련
客家话 [海陆腔] lan2 [客英字典] lan2 [台湾四县腔] lan2 [梅县腔] lan2 [宝安腔] lan2 [客语拼音字汇] lan2粤语 lyun5
近代音 來母 先天韻 上聲 臠小空;中古音 來母 桓韻 平聲 鑾小韻 落官切 一等 合口;來母 獮韻 上聲 臠小韻 力兖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來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來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