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古代的契据,常分为两半,双方各执其一,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:债~。国库~。入场~。证~。稳操胜~。
- 〔拱~〕门窗、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。
英语 certificate, ticket; title deeds
德语 erkranken an, Vertrag abschließen (S),Karte, Ticket (S),Kontrakt (S),Urkunde (S)
详细字义
◎ 券 quàn
〈名〉
(1) (形声。 券要分成两半,故从“刀”。本义:契据)
(2) 同本义。古代用于买卖或债务的契据。书于简牍,常分为两半,双方各执其一,以为凭证。后用纸帛书写 [deed]
券,契也。……券别之书,以刀判契其旁,故曰契券。——《说文》
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因烧其券。
裁券而行。
又如:券契(契据);券要(契约);券约(契据);券书(契约,文书);券剂(契据;凭证);券证(契据)
(3) 可作凭证的物件;票证 [ticket]。
如:入场券;优待券;券值(券证的实际价值);券食(凭券供给的膳食);券给(宋代发给士卒的一种补助凭证)
(4) 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 [guarantee]。
如:稳操胜券
词性变化
◎ 券 quàn
〈动〉
(1) 契合 [agree]。
如:券内(契合于内;务内);券外(契合于外界;务外)
(2) 状写,描摹 [copy]
若夏革谈妙,《齐谐》志怪,券宇宙之无极,状鵾鹏之变态。——宋· 刘昌诗《芦浦笔记》
(3) 钻 [bore]
我把身子长一长,券破罢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(4) 通“倦”。懈怠,厌倦 [be weary of;be tired of]
施舍弗券,求善不厌。——《凉州刺史魏元丕碑》
基本词义
◎ 券 xuàn
〈名〉
(1) 通称“拱券” [arch]。桥梁、门窗等建筑物上呈弧形的部分
(2) 另见 quàn
古代的一種契約。如:「鐵券」、「買地券」。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「鄴下諺云:『博士買驢,書券三紙,未有驢字。』」
具有價值,可以買賣、抵押或轉讓的票據。如:「債券」、「禮券」、「證券」。
可作憑證的紙票。如:「入場券」、「優待券」、「購物點券」。
【唐韻】去願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區願切,?音勸。【說文】契也。从刀,龹聲。以木牘爲要約之書,以刀剖之,屈曲犬牙。【釋名】券,綣也,相約束繾綣爲限也。【史記·田敬仲世家】蘇秦謂田軫曰:公常執左券,以責于秦韓。
又【孟嘗君傳】馮驩收責於薛,旣還,曰:臣合券焚之,市義而反。【韻會】从刀,不从力。券,古卷字也。
契也。从刀聲。券別之書,以刀判契其旁,故曰契券。去願切
(券)契也。小宰:官府之八成。大鄭曰:稱責謂貣予。傅别謂券書,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。傅,傅箸約束於文書。别,别爲兩,兩家各得一也。書契,符書也。質劑謂市中平價,今月平是也。後鄭曰:傅别謂爲大手書於一札,中字别之。書契謂出子受入之凡要。凡簿書之冣目、獄訟之要辭皆曰契。春秋傳曰:王叔氏不能舉其契。質劑謂兩書一札,同而别之。長曰質,短曰劑,質劑皆今之券書也。按云今之券書者,謂漢時名券書。其實券字自古有之也。大部曰:契,大約也。引易?辭書契。从刀?聲。去願切。十四部。券別之書,㠯刀判栔其旁。栔,各本作契,今正。判,分也。栔,刻也。兩家各一之書牘,分刻其旁,使可兩合以爲信。韓子曰:宋人得遺契而數其齒是也。故曰書契。書契,鉉作契券,鍇無書,皆非也,今正。書契謂易?辭、周禮小宰所云書契也。書而栔之是曰書契,栔、契音同。此三句說從刀之意。
国际音标 tɕʰuan˥˧; ɕuan˥˧ 日语读音 WARIFU TEGATA韩语罗马 KWEN现代韩语 권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ken5 gen1 [宝安腔] ken5 [海陆腔] gien5 kien5 [台湾四县腔] gien5 kien5 [客语拼音字汇] kian3粤语 gyun3 hyun3
近代音 溪母 先天韻 去聲 勸小空;中古音 溪母 願韻 去聲 券小韻 去願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溪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溪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