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 (繁体:恆)
拼音 [héng]
部首 总笔画 9
笔顺 丶丶丨一丨フ一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6052
基本字义
  1. 持久:~心。~久。~定。~齿。永~。~星。~温。
  2. 经常的,普通的:~言。
  3. 姓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constant, regular, persistent

德语 ständig, dauerhaft ,Heng (Eig, Fam)

法语 persévérance,permanent,persévérant,constan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héng

(1) 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

(2) 同本义 [lasting;permanent]

恒,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传》

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传》

无恒安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

以求其恒。——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
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

(3) 寻常;普通 [constant;common]

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

人恒状。——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
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

词性变化

héng

(1) 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 [perseverance]

如:有恒

(2) 规律;法则 [law]

如:恒式(常规;常法);恒典(常典;常制);恒例(常规,惯例);恒规(常规)

(3) 即恒山 [Hengshan Mountain]。古山名,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。五岳中的北岳

五岳:。—— 张华《博物志》

héng

(1) 经常,常常 [always]

人恒过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
国恒亡。

恒答言见。——三国· 邯郸淳《笑林》

又如:恒谈(常谈);恒常(常常;经常)

常用词组
恒产,恒齿,恒等,恒定,恒河,恒河沙数,恒量,恒心,恒星,恒性
國語辭典
  1. 「恆 」的異體字。
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上】【心】恒·康熙筆画:10 ·部外筆画:6

【字彙】俗恆字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常也。从心从舟,在二之閒上下。心以舟施,恆也。?,古文恆从月。《詩》曰:“如月之恒。”胡登切〖注〗篆作?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恆)常也。常當作長。古長久字衹作長。淺人稍稍分別。乃或借下帬之常爲之。故至集韵乃有一曰久也之訓。而篇、韵皆無之,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。時之長與尺寸之長,非有二義。从心舟在二之閒上下。上下猶往復也。心㠯舟施,恆也。謂往復遙遠,而心以舟運旋,歷久不變,恆之意也。宙下曰:舟車所極復也。此說會意之恉。胡登切。六部。俗本心上增一字。非。

(?)古文恆,从月。此篆轉寫譌舛。旣云从月,則左當作月,不當作夕也。若汗?則左作舟,而右亦同此。不可曉。又按門部之古文閒作?,葢古文月字略似外字,古文恆直是二中月耳。詩曰:如月之恆。小雅天保文。此說从月之意。非謂毛詩作?也。傳曰:恆,弦也。按詩之恆本亦作緪。謂張弦也。月上弦而就盈,於是有恆久之義,故古文从月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xəŋ˧˥ 日语读音 TSUNE TSUNENI韩语罗马 HANG KUNG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hen2 [台湾四县腔] hen2 [梅县腔] hen2 [海陆腔] hen2 [东莞腔] hen2 [陆丰腔] hen3 [宝安腔] hen2粤语 hang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