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chuí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ノフ一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144
基本字义
  1. 趼,手、脚掌上因长期摩擦形成的硬皮。
  2. 马或鸟胫上的结骨。
  3. 臀。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下】【肉】腄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
【唐韻】竹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株垂切,?音箠。【說文】瘢胝也。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。李舟說。
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是爲切,音垂,臀也。

又縣名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過黃腄。【註】東萊有黃縣,腄縣。十三州志,牟平縣,古腄縣也。

又【主父偃傳】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。
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馳僞切【正韻】直類切,?音縋。縣名。在東萊。

又【集韻】視隹切,音誰。

又傳追切,音椎。

又樹僞切,音瑞。

又【廣韻】羽求切【集韻】于求切,?音尤。義?同。

又【集韻】崇懷切,音?。本作䐯。䐯膗,形惡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瘢胝也。从肉垂聲。竹垂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腄)跟胝也。跟鉉作瘢。不可通。跟、足歱也。戰國策。墨子聞之。百舍重繭。高注。重繭、絫胝也。是足跟生胝之說也。从肉。垂聲。竹垂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ʂʰuei˧˥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cui2 sui2 [客英字典] chui2 sui2 [海陆腔] chui2 sui2粤语 ceoi4

近代音 中古音 知母 支韻 平聲 腄小韻 竹垂切 三等 合口;喻云母 尤韻 平聲 尤小韻 羽求切 三等 開口;澄母 寘韻 去聲 縋小韻 馳僞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定母 歌部 ;端母 歌部 ;王力系统:定母 歌部 ;端母 歌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