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古代蒸煮用的炊具,上下两层,中间有箅子,陶制或青铜制。
- 上大下小形状像甑的山。
- 古地名,今中国山东省济南市附近。
英语 earthenware vessel in two parts
详细字义
◎ 甗 yǎn
(1) (形声。从瓦,本义:古代炊器。下部是鬲,上部是透底的甑,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( bì))
(2) 古代炊具,中部有箅子 [ancient cooking utensils]
昆甗研,善升甗。——《汉书·百官表》注。颜师古云:“善升甗者,谓山形如甑。”
古代用來炊煮的一種蒸鍋。器形上大下小,上層為甑,可以蒸;下層為鬲,可以煮,甑鬲之間以箅相隔。宋·范成大〈勞畬耕〉詩:「早秈與晚䆉,濫吹甑甗間。」
【唐韻】魚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語蹇切,?音巘。【說文】甑也。一曰穿也。【韻會】無底甑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甑,自關而東謂之甗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陶人】甗實二鬴,厚半寸,脣寸。【註】甗,無底甑。【正字通】博古圖,甗之爲器,上若甑,可以炊物,下若鬲,可以飪物,蓋兼二器而有之。或三足而圜,或四足而方,考工甗註:鄭
?謂無底甑。王安石則曰:从鬳从瓦。鬲獻其氣,甗能受之,然後知甑無底者,所以言其上,鬲獻氣者,所以言其下也。說文止訓爲甑,蓋舉其具。體言之耳。商有父己甗二,父乙甗,祖已甗,鬲甗二,饕餮甗。周有垂花雷紋甗盤,雲饕餮甗,純素甗二。漢有偃耳甗,皆銅爲之。方言:梁謂甗爲鉹。鉹字从金,旣从金,則甗未必皆如考工爲陶器也。
又【爾雅·釋山】重甗隒。【註】謂山形如累兩甗。【疏】山基有重岸也。
又地名。【春秋·僖十八年】宋師及齊師戰于甗。【註】甗,齊地。
又【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】巖阤甗錡,嶊崣崛崎。【註】甗錡,隆屈窊折貌。【文選註】甗,甑也。錡,敧也。上大下小,有似敧甑也。
又【廣韻】語軒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魚軒切,?音言。
又【廣韻】語戰切【集韻】魚戰切【韻會】疑戰切,?音彥。
又【廣韻】魚變切,音獻。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語偃切,音險。
又【集韻】牛堰切,音撚。義?同。
甑也。一曰穿也。从瓦鬳聲,讀若言。魚蹇切
(甗)甑也。一穿。各本作一曰穿也。小徐本在鬳聲之下。今正。按甑空名窐。見穴部。不得云又名甗也。陶人爲甗。實二鬴。厚半寸。脣寸。鄭司農云:甗,無底甑。無底,卽所謂一穿。葢甑七穿而小。甗一穿而大。一穿而大則無底矣。甑下曰甗也、渾言之。此曰甑也一穿、析言之。渾言見甗亦評甑。析言見甑非止一穿。參差互見。使文義相足。此許訓詁之一例也。或曰當依小徐鬳聲之下作一曰甑一穿也六字。山之似甗者曰甗。詩:陟則在甗。傳曰:甗,小山別於大山也。釋名曰:甗,甑也。甑一孔者。甗形孤出處似之也。按此謂似甑體而巳。鬲部曰: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。然則甑形大上小下。山名甗者亦爾。俗作巘。非。爾雅:小山別,大山曰鮮。詩皇矣同。字作鮮者,甗之叚借。文選吳都賦作嶰。李注古買反。此因爾雅鮮或作?,又譌作嶰也。从瓦鬳聲。讀若言。魚蹇切。十四部。
国际音标 jĄn˨˩˦ 日语读音 KOSHIKI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hien5 [台湾四县腔] hien3 [海陆腔] hien3粤语 jin5
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元韻 平聲 言小韻 語軒切 三等 開口;疑母 獮韻 上聲 齴小韻 魚蹇切 三等 開口;疑母 線韻 去聲 彦小韻 魚變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