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yàn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丶ノノ丶ノフノ丨一フ一一
五笔86 OQVG
五笔86 OQEG
统一码 7130
基本字义
  1. 火光:光~。
  2. 火苗:火~。烈~。气~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flame, blaze; glowing, blazing

德语 anmachen, Anpflaumerei (S)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yàn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火,臽( xiàn)声。本义:火苗)

(2) 同本义 [flame]

烟焰迷漫 。——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烟焰雾雨。——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。又如:内焰(火焰的中间部分);外焰(火焰最外层);焰段(见“艳段”);焰烘烘(焰腾腾。火焰旺盛的样子;引申为情绪激昂);焰头上(喻指兴旺发达);焰焰(火苗起初的样子)

(3) 火光;辉光 [flame]

凿石有余焰,年命已凋颓矣。——· 葛洪《抱朴子》

又如:焰红(火红);焰光(光焰;光华);焰然(鲜明貌)

(4) 光亮 [light]

雨昏陋巷灯无焰,风过贫家壁有声。——袁枚《随园诗话》

(5) 比喻气势 [momentum]

如:妖焰;气焰逼人

词性变化

yàn

〈动〉

(1) 燃烧 [burn]

俯而观之,其光自土而出,若焰薪火。——· 张读《宣室志》

又如:焰蜡(正在燃烧的蜡烛);焰灰(物体燃烧后的余烬);焰腾腾(火势猛烈貌)

(2) 照耀 [shine]

动鳞甲于鲸鱼,焰光芒于鸣鹤。——北周· 庾信《灯赋》

野燎焰天。——· 魏源《圣武记》

常用词组
焰火,焰口,焰心
國語辭典
  1. 物體燃燒時發出光熱的部分。如:「火焰」、「赤焰」。俗稱為「火苗」。

  2. 比喻氣勢、威勢。如:「氣焰逼人」、「敵焰囂張」。
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中】【火】焰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8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以贍切,音豔。【玉篇】光也。【廣韻】本作爓。【集韻】亦作炎。互詳炎,爓二字註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火門也。从火閻聲。余廉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爓)火爓也。各本作火門也,門乃爓之壞字耳,今正。文?蜀都賦:高爓飛煽於天垂。善引說文:爓,火焰也。音豔。焰卽爓之省。六書故引唐本說文:火爓爓也。較李善所據多一爓字。今人云光燄者,作此字爲正。古多叚炎爲之,如左傳其氣炎以取之,司馬相如傳末光絕炎,楊雄傳景炎炘炘皆是。又郊祀歌:長離前掞光耀明。晉灼曰:掞卽光炎字。亦叚借也。爓與燄篆義別。从火閻聲。余廉切。八部。按當以贍切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jĄn˥˧ 日语读音 HONOO韩语罗马 YEN现代韩语越南语 diễm

客家话 [梅县腔] jam5 liam5 [海陆腔] ram6 [东莞腔] jam3 [台湾四县腔] jam5 [宝安腔] jam3 [客语拼音字汇] yam4 [客英字典] jam5粤语 jim4 jim6潮州话 奄7 ,iam7(iām) [澄海]iang7(iāng)

近代音 影母 廉纖韻 去声 艷小空;中古音 喻以母 豔韻 去聲 豔小韻 以贍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影母 添部 ;王力系统:餘母 談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