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dāng]
部首 总笔画 21
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丨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95E3
基本字义

     ◎ 古同“”,鼓声。

     ◎ 古人名用字。
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戌集上】【門】闣·康熙筆画:21 ·部外筆画:13
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?丁浪切,音譡。閃闣人。

又【集韻】他郞切,音湯。鼓聲也。引《詩》:擊鼓其鼞。或作闣。◎按《詩·邶風》今作鏜。

又【五音集韻】闣,盛貌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鼔聲也。从鼓堂聲。《詩》曰:“擊鼓其鼞。”土郎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鼞)?聲也。周禮注曰。司馬法云。?聲不過閶。鼙聲不過闒。鐸聲不過琅。音義曰。閶吐剛反。然則閶卽鼞也。投壷音義曰。□、鄭呼爲?。其聲高。其音鏜鏜然。鏜音吐郎反。是則鏜亦鼞也。上林賦。金?迭起。鏗鎗闛鞈。顏曰。鏗鎗、金聲。闛鞈、?音。闛亦鼞也。楊雄賦闛?卽閶?。堂聲昌聲古通用耳。?。堂聲。士郎切。十部。詩曰。擊?其鼞。邶風文。今詩作鏜。金部曰。鏜、?鐘聲也。?鐘謂擊鐘也。字从金。故曰鐘聲。於?言鏜爲假借。按今金部鏜下作鐘?之聲。葢誤倒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ɑŋ˥; tɑŋ˥˧

客家话 [海陆腔] dong5 [客英字典] dong5 [台湾四县腔] dong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