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niè]
部首 总笔画 21
笔顺 一一一丨フノ丨一丨一ノ丶ノ丶一ノ丶ノ丶フ丨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9F67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。
  2. 啃、咬。《漢書•卷五十四•蘇建傳》:“天雨雪,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,數日不死。” 唐•杜甫 《哀江頭詩》:“輦前才人帶弓箭,白馬嚼齧黃金勒。”
  3. 侵蝕。《戰國策•魏策二》:“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,戀水齧其墓。”宋•陸游 《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》:“薄雲韜日未成雨,野水齧沙爭赴溪。”
  4. 缺口。《淮南子•人間》:“夫牆之壞也於隙,劍之折必有齧。”
  5. 姓。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bite, gnaw; wear down, erode

德语 abnagen, nagen ,Nie (Eig, Fam)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啃、咬。《汉书·卷五四·苏建传》:「天雨雪,武卧雪与旃毛并咽之,数日不死。」唐·杜甫〈哀江头〉诗:「辇前才人带弓箭,白马嚼黄金勒。」

  2. 侵蚀。《战国策·魏策二》:「昔王季历葬于楚山之尾,恋水其墓。」宋·陆游〈秋日出游戏作〉诗二首之二:「薄云韬日未成雨,野水沙争赴溪。」

  1. 缺口。《淮南子·人间》:「夫墙之坏也于隙,剑之折必有。」

  2. 姓。如唐尧时代有贤人缺。

康熙字典
【亥集下】【齒】齧·康熙筆画:21 ·部外筆画:6

【唐韻】五結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倪結切【正韻】魚列切,?音臬。【說文】噬也。【禮·曲禮】毋齧骨。

又地名。【史記·河渠書】齧桑浮兮淮泗滿。【註】齧桑,地名。

又齧齒,鳥名。【爾雅·釋鳥】齧齒,艾。

又獸名。齧鐵。見【神異經】。

又蟲名。齧桑。【爾雅·釋蟲】蠰齧桑。【疏】蠰,一名齧桑。江東呼爲齧髮。

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齧,苦堇。【註】苦堇,今堇葵也。【又】齧,彫蓬。【疏】蓬蒿也。草之不理者也。

又姓。【莊子·齊物論】齧缺問於王倪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噬也。从齒㓞聲。五結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齧)噬也。口部曰。噬、啗也。釋名曰。鳥曰啄。獸曰齧。齧、?也。所臨則秃?也。从齒。㓞聲。五結切。十五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niɛ˥˧ 唐代读音 nget日语读音 KAMU KAJIRU韩语罗马 SEL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ngat7 ngat8 ngiet7 [客英字典] ngat7 [台湾四县腔] ngat7 ngat8 ngiet7 [梅县腔] ngat7 [宝安腔] ngat7 ngiet7 [陆丰腔] ngat8粤语 jit6 ngaat6 ngit6潮州话 ngeg4(ngurk) [揭阳、潮阳]ngiag4(ngiak)

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屑韻 入聲 齧小韻 五結切 四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曷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月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