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niè]
部首 总笔画 20
笔顺 フ丨ノノ丨フ一フ一丶一丶ノ一一丨一丨ノ丶
五笔86 BTWS
五笔86 BTTS
统一码 6AF1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蘖”。树木砍去后重生的枝条。后泛指事物始生。《廣雅•釋詁一》:“櫱,始也。”
  2. 同“?(蠥)”。禽兽虫蝗之怪。《集韻•?韻》:“?,《説文》:‘衣服謌謡艸木之怪謂之䄏,禽獸蟲蝗之怪謂之?。’或作櫱。”
  3. 通“孼”。罪恶;灾殃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櫱,辠(罪)也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yeast; leaven for making liquors

德语 Spross, Keim (S, Bio)

法语 talle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樹木砍伐後長出的新芽。《書經·盤庚上》:「若顛木之有由櫱。」《國語·魯語上》:「山不槎櫱,澤不伐夭。」

  2. 泛指枝幹新長的枝芽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「是其日夜之所息,雨露之所潤,非無萌櫱之生焉。」

康熙字典
【辰集中】【木】櫱·康熙筆画:20 ·部外筆画:16
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魚列切,音孽。【說文】伐木餘也。○按《說文》?本字。?,古文。櫱、?,重文。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俱从艸,《今文尚書·盤庚》由蘖、《詩·商頌》三蘖、《孟子》萌蘖,俱作櫱。

又【唐韻】五葛切,岸入聲。義同。

又姓。【姓苑】東莞人。本姓薛,避仇改爲櫱。

又叶逆約切,音近虐。【蘇軾·園中草木詩】牽牛獨何畏,詰曲自牙櫱。走尋荆與榛,如有夙昔約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伐木餘也。从木獻聲。《商書》曰:“若顚木之有㽕?。”櫱,?或从木辥聲。?,古文?从木無頭。㮆,亦古文?。五葛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?)伐木餘也。商頌傳曰:櫱,餘也。周南傳曰:肄,餘也,斬而復生曰肄。按肄者,櫱之假借字也。韋昭曰:以株生曰櫱。方言。烈枿餘也。陳鄭之閒曰枿,晉衞之閒曰烈,秦晉之閒曰肄,或曰烈。枿者亦櫱之異文。從木獻聲。五葛切。十五部。按獻聲在十四部,合韵也。商書曰:若顚木之有㽕?般庚上文。今尚書作由櫱。本又作枿。馬云:顚木而肄生曰枿。


(櫱)?或從木辥聲。今經典用此字。


(?)古文?。從木無頭。謂木禿其上而僅餘根株也。


(㮆)亦古文?从木?聲也。?者羍之或字。見羊部。古文四聲韵作?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niɛ˥˧ 日语读音 HIKOBAE

客家话 [宝安腔] ngiet7 [客英字典] ngiet7 [海陆腔] ngiet7 [客语拼音字汇] ngiad5 [台湾四县腔] ngiet7粤语 jit6

近代音 中古音 疑母 薛韻 入聲 孼小韻 魚列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曷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月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