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niè]
部首 总笔画 26
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丨丨一一一一丨丨一一一一丨丨一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9477
基本字义

     ◎ 见“”。

英文翻译

英语 tweezers, forceps, pincers

德语 flitzen, kneifen ,Geburtszange, Zange (S, Med)

法语 petites pinces,pincettes,mouchettes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拔除毛发或夹取细小东西的钳子。晋·左思〈白发赋〉:「愿戢子之手,摄子之。」也称为「镊子」。

  2. 古代妇女修容的工具,亦用为首饰或发夹。如:「花」、「金」。《南齐书·卷二○·皇后传·文安王皇后传》:「而后床帷陈设故旧,钗十余枚。」南朝梁·江洪〈咏歌姬〉诗:「宝间珠花,分明靓妆点。」

  1. 用镊子夹取东西或拔取毛发。如:「将砝码到天秤上。」晋·左思〈白发赋〉:「以此见疵,将拔将。」唐·韦庄〈白〉诗:「白发太无情,朝朝又生。」

康熙字典
【戌集上】【金】鑷·康熙筆画:26 ·部外筆画:18

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尼輒切【集韻】昵輒切,?音聶。鑷子。【釋名】鑷,攝也。攝取物也。【雲仙雜記】王僧虔晚年惡白髮,一日對客,左右進銅鑷。僧虔曰:却老先生至矣,庶幾乎。

又首飾。【後漢·輿服志】簪以瑇瑁爲擿,長一尺,端爲華勝,上爲鳳凰爵,以翡翠爲毛羽,下有白珠垂,黃金鑷。【崔瑗·釵銘】三珠璜釵,鑷髮鑽瑩。 【集韻】或作鑈。【類篇】亦作銸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箝也。从竹爾聲。尼輒切〖注〗臣鉉等曰:爾非聲,未詳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籋)箝也。二字雙聲。夾取之器曰籋。今人以銅鐵作之。謂之鑷子。从竹。爾聲。尼輒切。古音十五十六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niɛ˥˧ 日语读音 KENUKI KUGINUKI韩语罗马 SEP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ngiap7 [客英字典] ngiap7 [东莞腔] ngiap7 [宝安腔] ngiap7 [梅县腔] ngiap7 [台湾四县腔] ngiap7 [客语拼音字汇] ngiab5粤语 nip6

近代音 泥母 車遮韻 入聲作去聲 捏小空;中古音 孃母 葉韻 入聲 聶小韻 尼輒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泥母 怗部 ;王力系统:泥母 葉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