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]
部首 总笔画 24
笔顺 丶一フ丶丨フ丨丨一ノフ一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丶ノフ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268D4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。宋洪邁《容齋隨筆》卷十五:“何必?體,讙衢路,鼓舞跳躍而索寒焉。”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(康熙字典未收录“?”字头,请参考“裸”字。)
【申集下】【衣】裸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郞果切【集韻】魯果切,?音卵。赤體。【說文】袒也。【孟子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。【左傳·僖二十三年】曹共公聞其騈脅,欲觀其裸。【魏志·裴松之註】襧衡爲漁陽摻撾,不易衣,吏呵之,衡乃脫衣裸身爲之。

又人曰裸蟲。【晉書·五行志】裸蟲,人類,而人爲之王。

又川名。【述異記】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。【桓譚·新論】呈衣冠于裸川。

又海上有裸人鄕。

又館名。【拾遺記】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。 【韻會】作?,別作倮臝儽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袒也。从衣?聲。

裸,?或从果。郎果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?)但也。但各本作袒。今正。左傳:欲觀其裸。正義曰:裸謂赤體無衣也。大戴禮曰:倮蟲三百六十,聖人爲之長。王制,嬴股肱。注曰:㩊衣出其臂脛也。按人部曰:但,裼也。謂免上衣,露裼衣。此裸裎皆訓但者,裸裎者,但之尢甚者也。从衣,?聲。郞果切。十七部。


(裸)?或从果。果聲也。俗作臝,致爲不通。

音韵方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