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拉,牵引:~弓。~留。
- 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:~救。力~狂澜。
- 追悼死人:~词。~联。~幛。
- 古同“晚”,后来的。
- 同“绾”。
英语 pull; pull back, draw back
德语 ziehen
法语 enrouler,retrousser,tirer
详细字义
◎ 挽
輓 wǎn
〈动〉
(1) (形声。从手,免声。古字从“车”,免声。本义:牵引;拉)
(2) 同本义 [draw;pull]
挽,引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
輓,引之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輓,輓车也。——《广韵》
或輓之,或推之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前牵曰輓。”
娄敬脱輓辂。——《史记·刘敬传》
转粟輓输以为之备。——《汉书·韩安国传》
挽炮车者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(3) 又如:挽郎(出葬时,牵绋唱挽歌的少年);挽强(拉强弓);挽满(拉满弓);挽车(拉车);挽住(憋住);挽手儿(缰绳);挽歌郎(出殡时替丧家在灵前唱挽歌的人);挽强为弱(使强变弱)
(4) 悼念死者 [lament sb.'s death]
现今胡三公子替 湖州鲁老先生征挽诗,送了十几个斗方在我那里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(5) 又如:挽章(挽词。哀悼死者的词章);挽诗(哀悼死者的诗);挽歌(哀悼死者的丧歌);挽联(哀悼死者的对联);挽辞(哀悼死者的言辞)
词性变化
◎ 挽 wǎn
〈动〉
(1) 通“绾”。卷起 [roll up]。如:挽裤腿儿
(2) 同“绾”。编结 [coil up]。如:挽手(鞭子);挽角(童年)
(3) 扭转;挽回 [reverse]
火攻破敌,挽强为弱。——《三侠五义》
(4) 又如:挽狂澜(扭转局面或风气);挽正(纠正);挽转(挽回);挽通(勾结;买通)
(5) 荐引 [recommend]。如:挽推(引荐;扶持)
(6) 勾;挎 [carry on the arm]。如:不由分说,拉着文君就走,挽其腰;手挽小篮
(7) 请,托 [please]
怎奈蔡攸处挽心腹催促公人起身。——《水浒全传》
◎ 挽 wǎn
〈形〉
(1) 后,迟。通“晚” [late]
必用此为务,輓近世塗民耳目,则几无行矣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(2) 又如:挽近(近世,近代。同晚近)
拉、引。如:「挽车」。唐·杜甫〈前出塞〉诗九首之六:「挽弓当挽强,用箭当用长。」
卷起。宋·苏轼〈送周朝议守汉州〉诗:「召还当有诏,挽袖谢邻里。」
系、盘结。如:「挽发」。《老残游记·第九回》:「道士挽了个髻,叫人一望而知……是道士。」通「绾」。
哀悼死者的。如:「挽歌」、「挽联」、「挽词」。通「挽」。
【唐韻】無遠切【集韻】武遠切,?音晚。引也。
又挽歌。【唐書·建寧王倓傳】李泌爲挽詞,追述倓志,命挽士唱。【崔豹·古今注】薤露蒿里二章,李延年分爲二曲,薤露送王公貴人,蒿里送士大夫庶人,使挽柩者歌之,世呼爲挽歌。
又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無販切,音萬。
又【集韻】美辨切,音免。義?同。◎按挽輓
?通。
引之也。从車免聲。無遠切
(輓)引車也。引車曰輓。引申之、凡引皆曰輓。左傳曰。或輓之。或推之。欲無入、得乎。史記借爲晚字。从車。免聲無遠切。十四部。俗作挽。
国际音标 wĄn˨˩˦ 唐代读音 miæ̌n日语读音 HIKU韩语罗马 MAN现代韩语 만
客家话 [梅县腔] wan3 wan1 [海陆腔] wan1 wan3 [客英字典] van3 van1 [沙头角腔] wan3 [东莞腔] wan3 [宝安腔] wan3 [客语拼音字汇] man1 van3 [台湾四县腔] wan1 wan3粤语 waan5
近代音 微母 寒山韻 上聲 晚小空;中古音 微母 阮韻 上聲 晚小韻 無逺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明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明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