赍 (繁体:賫)
拼音 [jī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丶フ丨フ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D4D
基本字义
  1. 怀抱着,带着:~恨。~持(拿着)。~志而没()(志未遂而死去)。
  2. 把东西送给别人:~发(资助)。~赏。~盗粮(把粮食送给盗贼,喻帮助敌人做坏事)。
  3.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:“行者~,居者送”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presen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賫、繼

〈动〉

(1) 拿东西给人,送给 [give]

齌,持遗也。从貝,齊声。俗字作賫。——《说文》

共其财用之币齌。——《周礼·外府》

设道齌之奠。——《周礼·小祝》。注:“犹送也。”

受其将币之齌。——《周礼·小宗伯》

又齌皮、马。——《仪礼·聘礼记》

王何不以地齌最。——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

赍钱三百万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(2) 又如:赍助(接济;资助);赍赏(赏赐);赍钱(持赠金钱);赍盗粮(赠送粮食给盗寇)

(3) 携带;持 [bring; hold]

行者齎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将衣食之具以自随也。”

齎盗粮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

赍黄金千斤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
赍叶入市。——三国· 邯郸淳《笑林》

(4) 又如:赍酒(携酒,带酒);赍带(携带);赍排(置办安排);赍刺(持名片往谒)

(5) 怀抱着 [cherish]

赍志没地,长怀无己。——江淹《恨赋》

(6) 又如:赍志(心怀大志);赍志而殁(心怀未遂的志愿死去);赍子(男性生殖器)

常用词组
赍发,赍恨,赍赏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備考·酉集】【貝】賫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8

【字彙補】俗齎字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持遺也。从貝齊聲。祖雞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齎)持遺也。周禮掌皮。歲終則會其財齎。注。予人以物曰齎。今時詔書或曰齎計吏。鄭司農云。齎或爲資。外府。共其財用之幣齎。注。齎、行道之財用也。聘禮曰。問幾月之齎。鄭司農云。齎或爲資。今禮家定齎作資。玄謂齎資同耳。其字以齊次爲聲。從貝變易。古字亦多或。玉裁按。此鄭君不用許書說。謂齎資一字。聲義皆同也。許則釋資爲貨。釋齎爲持而予之。其義分別。不爲一字。近人則訓齎爲持矣。从貝。?聲。祖雞切。十五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ɕi˥

粤语 zai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