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字义
- 〔~鱼〕体侧扁,头小,背脊隆起,生活在淡水中,是重要的食用鱼类。
英文翻译
英语 Carassius auratus, crucian carp
法语 carpe bâtarde,perche de sable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鲫
鯽 jì
〈名〉
鲫鱼,亦称“鲋” [crucian carp]。鱼名,体侧扁,中稍高,头部尖,尾部较窄。背面青褐色,腹面银灰色。生活在淡水中。方言又称“鲫瓜子”、“鲫瓜儿”
常用词组
鲫溜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(康熙字典未收录“鲫”字头,请参考“鯽”字。)
【亥集中】【魚】鯽·康熙筆画:20 ·部外筆画:9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資昔切,音積。與
?同。魚名。【本草】形似鯉。色黑體促,腹大脊隆。【杜甫詩】鮮鯽銀絲膾。
又【廣韻】子力切【集韻】節力切,?音卽。義同。
又【集韻】疾則切,音賊。【說文】鰂,或从卽作鯽。詳鰂字註。
【辞源】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烏鰂,魚名。从魚則聲。鯽,鰂或从卽。昨則切
『說文解字注』
(鰂)烏鰂魚也。四字句。烏,俗本作鰞,今正。陶貞白云:是?烏所化,其口腹猶相似,腹中有墨,能吸波?墨,令水溷黑自衞。劉淵林云:腹中有藥。謂其背骨。今名海鰾鮹是也。从魚則聲。昨則切。一部。吳都賦作賊。他書作鱡。
(鯽)鰂或从卽。此乃俗鰂字。以卽聲古音在十二部也。今人用爲?魚字。
音韵方言
国际音标 tɕi˥˧
粤语 zik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