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suàn]
部首 总笔画 13
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一丨一一ノ丨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7B6D
基本字义

     ◎ 古同“”,计算。

英文翻译

英语 an ancient device for working with numbers; count, calculate, figure

德语 beziffern, eine Rolle spielen

法语 calcul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suàn

〈名〉

(1) (古文为祘。会意。从竹,从弄。“竹”表算筹,《说文》:“常弄乃不误也。”本义:计算用的筹码)

(2) 同本义 [chip]

筭,长六寸,计历数者。言常弄乃不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此字实即祘之小篆。祘象形,筭会意也。与从竹从具之算别。字亦作笇。

(3) 又如:筭人(计算人口以征收赋税)

(4) 计谋;谋划 [plot;plan]

长筭屈于短日,远迹顿于促路。——· 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

(5) 又如:长筭(长远的谋划)

词性变化

suàn

〈动〉

(1)“算”。计算,谋划 [calculate]

孟子执筹而筭之,万不失一。—— 枚乘《七发》

善机巧,尤致思于天文、阴阳、历筭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计筭钩画,分铢不误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
(2) 又如:计筭(计算)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古代用来计数的器具。汉·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「夫以筯撞钟,以击鼓,不能鸣者,所用撞击之者小也。」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「如筹,虽无情,运之者有情。」

  2. 谋略。《文选·陆机·吊魏武帝文》:「长屈于短日,远迹顿于促路。」

  1. 计数。《文选·枚乘·七发》:「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之,万不失一。」《后汉书·卷四八·翟酺传》:「今自初政已来,日月未久,费用赏赐已不可。」同「算 」。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上】【竹】筭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7
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蘇貫切,音蒜。【說文】長六寸,計歷數者。从竹从弄,言常弄乃不誤也。

又【類篇】損管切。數也。 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亦作算,通作笇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長六寸。計歷數者。从竹从弄。言常弄乃不誤也。蘇貫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筭)長六寸。所㠯計曆數者。所㠯二字今補。漢志云。筭法用竹徑一分、長六寸。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。爲一握。此謂筭籌。與算數字各用。計之所謂算也。古書多不別。从竹弄。穌貫切。十四部。言常弄乃不誤也。說从弄之意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suan˥˧ 日语读音 SOROBAN KAZOERU越南语 toan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son5 [客英字典] son5 [海陆腔] son5 [梅县腔] son5 [客语拼音字汇] son4粤语 syun3

近代音 心母 桓歡韻 去聲 筭小空;中古音 心母 換韻 去聲 筭小韻 蘇貫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心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心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