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zhì]
部首 总笔画 13
笔顺 丶丶フ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5BD8
基本字义

     ◎ 同“”。

英文翻译

英语 put aside, put down; discard

德语 ablegen, ausschalten

法语 mis de côté,à l'écar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zhì

〈动〉

(1) 安排,放置 [place]

寘,置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
寘于丛棘。——《易·坎卦》

坎坎伐檀兮,寘之河之干兮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伐檀》

遂寘姜氏于城颍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

寘彼周行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
凡害人者,寘之圜土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·大司寇》

(2) 又如:寘怀(放在心上);寘身(安身;存身)
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安置、放置。《诗经·小雅·谷风》:「将恐将惧,予于怀。」

  2. 弃置、废止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「遂姜氏于城颖。」

  3. 尽出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一年》:「贪冒之民将力焉。」

  4. 满。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卷三·法》:「繘陆陆,缾腹,井潢洋,终不得食。」

康熙字典
【寅集上】【宀】寘·康熙筆画:13 ·部外筆画:10
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支義切,音觶。【說文】置也。【正韻】納之也,猶言安著也。【詩·小雅】寘子于懷。【註】親之也。【魯語】藏罟不如寘里克於側之不忘也。

又【左傳·隱十一年】凡而器用,財賄,無寘於許。

又【廣韻】止也,廢也。【詩·周南】寘彼周行。【註】寘,舍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大司?】寘之圜土。

又【左傳·隱元年】遂寘姜氏於城颍。

又通作示。【禮·中庸】其如示諸掌乎。【註】示讀如寘。置也。 俗作寘,非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置也。从宀眞聲。支義切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ʂʅ˥˧ 日语读音 OKU IRERU TOMERU SUKORU韩语罗马 CHI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zhi5 [客英字典] zhi5 [台湾四县腔] zih5 [梅县腔] tje5粤语 zi3潮州话 di3

近代音 中古音 照章母 寘韻 去聲 寘小韻 支義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端母 灰部 ;王力系统:章母 脂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