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shī]
部首 总笔画 15
笔顺 フ一丨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丨一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768
基本字义
  1. 寄生在人、畜身上的一種小蟲,吸食血液,能傳染疾病:~子。頭~。視~如輪(表示大與小的相對性,或洞察精微的意思)。精貫~心(讚美某人技藝的高超)。
  2. 喻寄生作惡的人或有害的事物:~官(害國害民的官吏)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louse; bed bug

德语 lausen, Laus (S)

法语 pou,Phthiraptera

详细解释

詳細字義

shī

〈名〉

(1) 蝨子 [louse]

如:蝨心(蝨子的心臟);蝨蛀(指生蝨病);蝨瘤(蝨子寄生在肌膚上所形成的瘤);蝨瘕(指蝨子在體內結塊的病);蝨蠱(指以蝨培育而成的蠱毒。指舊時傳說的一種邪術);蝨卜(以蝨卜病人的吉凶)

(2) 比喻弊害,作惡爲害的人 [louses]

如:蝨官(奸詭害民的官吏)

(3) 魚瘦而生的白點 [fish phthiriasis]

如:蝨蟻(魚身上生白點或黑點的病症)

詞性變化

shī

〈動〉

側身;置身 [place oneself;on one's side]

得無蝨其間,不武亦不文。——· 韓愈《瀧吏》

常用詞組

常用词组
蝨子
國語辭典
  1. 動物名。寄生在人、動物和植物上的小型昆蟲。頭小,口突,腹大,無翅,以吸食動物血液或植物體液為生。會傳染疾病。

  2. 比喻占著職位不做事的人。《商君書·說民》:「民貧則弱,國富則淫,淫則有,有則弱。」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中】【虫】蝨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9

【唐韻】所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色櫛切,?音瑟。【說文】齧人蟲也。【抱朴子·塞難】蝨生於我,而我非蝨父母,蝨非我子孫。【淮南子·說林訓】大廈旣成,燕雀相賀。湯沐旣具,蟣蝨相弔。【前漢·項籍傳】搏牛之蝱,不可以破蝨。

又沙蝨。【博雅】沙蝨,??也。【本草】所在皆有之,雨後人晨昏踐沙,必著人,如毛髮,刺人便入皮裏。

又牛蝨,在牛身上。

又豕蝨。【莊子·徐無鬼】濡需者,豕蝨是也。

又狗蝨。【韓愈詩】靈麻撮狗蝨。【註】靈麻,今胡麻,狀如狗蝨。《本草》云:一名狗蝨。 【集韻】亦作?。【干祿字書】俗作虱。【六書正譌】从䖵,从卂。卂卽迅字,疾也。蝨行疾,會意。俗作虱,非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齧人蟲。从䖵卂聲。所櫛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蝨)齧人蟲。古或叚幾瑟作蟣蝨。蟣者,蝨子也。从䖵卂聲。所櫛切。十二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ʂʅ˥ 唐代读音 shrit日语读音 SHIRAMI韩语罗马 SUL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set7 sit7 [客英字典] set7 sit7 [台湾四县腔] set7 sit7 [宝安腔] sit7 [梅县腔] set7 [客语拼音字汇] sed5粤语 sat1

近代音 中古音 審生母 櫛韻 入聲 瑟小韻 所櫛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心母 屑部 ;心母 屑部 ;王力系统:山母 質部 ;山母 質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