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huò]
部首 总笔画 19
笔顺 一丨丨一丶フ丨丶丶丶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5FF
基本字义
  1. 〔~香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子心脏形,花蓝紫色,瘦果倒卵性。茎叶香气很浓,可入药。
  2. 豆类植物的叶子:~食(指粗劣的食物)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lophanthus rugosus, betony

德语 Bohnen (S)

法语 Agastache rugueuse,Agastache rugosa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huò

〈名〉

(1) 豆叶。嫩时可食 [leaves of pulse]

豆角谓之荚,其叶谓之藿。——《广雅·释草》

食我场藿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

牛藿。——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记》

奔蝉不能化藿蠋。——《庄子·庚桑楚》。注:“豆叶中大青虫也。”

(2) 又如:藿食(以豆叶为食物。指吃的东西很粗劣。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,而以肉食者指贵族);藿羹(豆叶煮成的菜羹。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);藿蠋(生长在豆叶中的大青虫)

(3) 藿香的简称 [wrinkled giant hyssop]。如:藿藜(藿香和蒺藜。泛指野草)

常用词组
藿香
國語辭典
  1. 豆叶。清·王念孙《广雅疏证·卷一○上·释草》:「豆角谓之荚,其叶谓之。」

  2. 植物名。蝶形花科菜豆属,一年生草本。叶互生,具长柄,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。夏天开黄色蝶形花。荚果圆柱形。可入药。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藿·康熙筆画:22 ·部外筆画:16

【唐韻】虛郭切,音霍。【說文】作?,尗之少也。【詩·小雅】皎皎白駒,食我場藿。【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】牛藿。【註】藿,豆葉。

又【爾雅·釋草】蔨,鹿藿。【註】今鹿豆也。

又香草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草則藿蒳豆蔻。【註】異物志曰:藿香,交阯有之。

又【洞冥記】釣影山,去昭河三萬里,丹藿生於影中,葉浮水上。

又【集韻】選委切,音髓。草木花敷貌。通作靃。【楚辭·招隱】靑莎雜樹兮,薠草霍靡。亦作?。【江摠·燕燕于飛詩】銜花弄?靡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尗之少也。从艸靃聲。虚郭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?)尗之少也。少讀養幼少之少。毛詩傳曰。藿猶苗也。是也。李善引說文作豆之葉也。與士喪禮注合。从艸。靃聲。虛郭切。五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xuo˥˧ 唐代读音 xuɑk韩语罗马 KWAK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kok7 [梅县腔] kok7 [台湾四县腔] kok7 [客英字典] kok7 [宝安腔] kok7 [东莞腔] kok7 [客语拼音字汇] fog5粤语 fok3

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鐸韻 入聲 霍小韻 虚郭切 一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曉母 鐸部 ;王力系统:曉母 鐸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