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hāo]
部首 总笔画 9
笔顺 一丨丨ノ丨一丨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320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。拔除(草)。《説文•艸部》:“薅,拔去田草也……茠,薅或从休。《詩》曰:‘既茠荼蓼。’”《玉篇•艸部》:“茠,除田草。”
  1. 同“”。休息。《集韻•尤韻》:“休,《説文》:‘息止也。’或从艸。”
  1. 〔豆茠〕即“豆蔻”。《集韻•?韻》:“蔻,荳蔻,艸實,生交阯。或作茠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to weed; to eradicate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茠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6

【唐韻】同薅。【說文】薅,或从茠。【詩·周頌】以薅荼蓼。【疏】薅,或作茠。【漢制攷】疁田茠草。【唐書·陸龜蒙傳】身操畚?,茠刺無休時。【註】茠刺,除草也。

又【集韻】虛尤切。與庥通。【玉篇】䕃也。【淮南子·精神訓】得茠越下,則脫然喜矣。

又山名。【水經注】〈山兆〉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。

又【集韻】許?切。與豆蔲之蔲同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拔去田艸也。从蓐,好省聲。?,籒文薅省。茠,薅或从休。《詩》曰:“旣茠荼蓼。”呼毛切文二 重三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薅)披田艸也。大徐作拔去田艸。衆經音義作除田艸。經典釋文、王篇、五經文字作拔田艸。惟繫傳舊本作披,不誤。披者,迫地削去之也。木部曰:槈,薅器也。从蓐,好省聲。呼毛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
(?)籒文薅省。


(茠)薅或从休。古好聲、休聲同在三部。詩曰:旣茠荼蓼。周頌文,今詩作以薅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xɑu˥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gau3 hiu3 [台湾四县腔] gau3 hiu3 [海陆腔] gau3 hiu3粤语 hou1 jau1潮州话 hau1

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豪韻 平聲 蒿小韻 呼毛切 一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曉母 蕭部 ;王力系统:曉母 幽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