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tǎo]
部首 总笔画 9
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丨丨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46AF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討”。唐玄應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二:“討,古文䚯同。”《吕氏春秋•原亂》:“亂必有弟,大亂五,小亂三,䚯亂三。”李寳洤高注補正:“䚯,或本討……此指晋文公而言,即後文所謂敗荆人於城濮,定襄王,釋宋出穀戍,是謂討亂三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(ancient form of 討) to quell (uprising, rebellion, etc.) to punish (another nation, etc.) by force fo arms, sound; voice; tone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康熙字典
【酉集上】【言】䚯·康熙筆画:9 ·部外筆画:2

【字彙】呼淵切,音鋗。聲也。 【正字通】訆字之譌。六書無䚯,字彙誤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大呼也。从言丩聲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或訆于宋大廟。”古弔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訆)大嘑也。與㗊部嘂、口部叫音義皆同。从言丩聲。古弔切。三部。春秋傳曰:或訆于宋大廟。襄三十年文。今傳作叫。

音韵方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