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zì]
部首 总笔画 6
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1EA
基本字义
  1. 本人,己身:~己。~家。~身。~白。~满。~诩。~馁。~重(zhòng )。~尊。~谦。~觉(jué )。~疚。~学。~圆其说。~惭形秽。~强不息。
  2. 从,由:~从。~古以来。
  3. 当然:~然。~不待言。~生~灭。放任~流。
  4. 假如:~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self, private, personal; from

德语 aus, von, von...aus, seit ,Radikal Nr. 132 = selbst, selber, selbstverständlich, aus, von, seit ,von, selber, selbst, seit ,selbst, selber, persönlich, in eigener Person (Adj)​,selbstverständlich, natürlich (Adj)​,Zi (Eig, Fam)

法语 depuis,à partir de,soi-même,naturellement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〈名〉

(1) (象形。小篆字形。象鼻形。“自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本义:鼻子)

(2) 同本义 [nose]

自,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段玉裁注:谓自与鼻义同音同,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。”

(3) 始;开头 [beginning]

故法者,王之本也;刑者,爱之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
(4) 起源 [origin]

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——《礼记》

(5) 又如:自顷(近来)

词性变化

〈代〉

(1) 自己,自我;本身 [self;oneself;one’s own]

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——《诗·小雅 ·节南山》

自引而起,绝袖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
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而后人毁之;国必自伐,而后人伐之。——《孟子》

自比于人。(“人”指信陵君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。(“度”,估计;“得”,指圆满得到;“之”,代援赵的具体措施。)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

自疏濯淖污泥之中。(自疏,自己疏远。濯,通“浊”。淖(nào)泥浆。)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
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。(其:第一人称代词,自己。陋:见闻少,知识浅薄。而:转折连词,可是,却。谨护其失: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。失:过错。)——· 刘开《问说》

自言本是京城女,家在虾蟆陵下住。——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

(2) 又如:自戕(戕害自己;自杀);自呈(自首;认罪);自敝(自己困败);自各儿(自己);自凛(自身寒微);自引(自行引退;自杀)

〈介〉

(1) 由;从 [from;since]

自,从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自天右之。——《易·大有》

退食自公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羔羊》

出自东方。——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

自去史职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自是指物作诗立就。——· 王安石《伤仲永》

以来。—— 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
张柴村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感觉何自起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
南海还。—— 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入侵。—— 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(2) 又如:自从(介词。表示时间的起点)

(3) 在;于 [at;in]

不自我先,不自我后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

(4) 又如:自诸(犹其余);自余(犹其余;以外;此外)

〈副〉

(1) 自然,当然 [naturally]

重罚不用而民自治。(自治,自然太平。)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神明自得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
自见异物。——· 王充《论衡·订鬼篇》

自足制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自从本说。(意思是说,自然应当遵从《本草经》的说法。)——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

自有同志者在。——· 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(2) 又如:自恁(自然;径自);自化(自然化育);自可(自然可以);自老(自然衰老)

(3) 本是;本来 [originally;at first]

人之死生自有长短,不在操行善恶也。——· 王充《论衡》

小人自姓,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。——《京本通俗小说》

东家有贤女,自名秦罗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

(4) 又如:自可(本来可以);自性(个性;本性);自合(自应;本该);自恁(本当)

(5) 仍旧,依然 [remain the same;as before]
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—— · 王勃《滕王阁》

(6) 亲自 [personally;in person]

早自来谢项王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自抱持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
自往临视。—— 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
自将三千人。——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
(7) 又如:自鞫(亲自审讯罪犯)

(8) 别自、另外 [besides;in addition]

一板已自布字。——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
(1) 假如,苟。与“非”连用 [if]

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——《三峡》

(2) 又如:自这般(假如像这样)

(3) 即使,虽 [even if]

乐正子春之母死,五日而不食。曰:“吾悔之。自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恶乎用吾情。”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

(4) 却,可是 [but]

不思量,自难忘。——苏轼《江城子·记梦》

不是俺要结果你,自是前日来时,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,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,立等金印回去回话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(5) 因为,由于 [because]

自我致冠,敬慎不败也。——《易·需》

〈动〉

(1)[use;employ]

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。——《书·皋陶谟》

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内不自以诬,外不自以欺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
(2)[be;really]

女子无计可奈,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,只得从了他。——《初刻拍案惊奇》

常用词组
自爱,自傲,自拔,自白,自报公议,自报家门,自暴自弃,自卑,自卑感,自备,自贬,自便,自播,自不量力,自裁,自惭,自惭形秽,自测,自称,自成一家,自乘,自持,自吹自擂,自从,自打,自大,自得,自动,自渎,自发,自费,自焚,自封,自奉,自负,自负盈亏,自甘堕落,自高自大,自告奋勇,自割,自个儿,自耕农,自供,自豪,自后,自毁,自毁,自激,自己,自己个儿,自己人,自给,自给自足,自家,自家人,自荐,自交,自矜,自禁,自尽,自刭,自净,自救,自疚,自咎,自居,自觉,自觉性,自我意识性,自决,自绝,自掘坟墓,自控,自苦,自夸,自郐以下,自愧不如,自来,自来红,自来水,自理,自力,自力更生,自立,自恋,自量,自料,自流,自流井,自留,自留畜,自留地,自律,自卖自夸,自满,自明,自鸣得意,自命,自命不凡,自欺欺人,自弃,自洽,自谦,自遣,自谴,自强不息,自轻自贱,自取灭亡,自取其咎,自然,自然地理学,自然对数,自然而然,自然科学,自燃,自认,自如,自若,自杀,自伤,自上而下,自身,自生自灭,自食其果,自食其力,自食其言,自始至终,自适,自视,自恃,自是,自首,自赎,自说自话,自述,自私,自讼,自诉,自讨苦吃,自投罗网,自外,自为,自卫,自慰,自刎,自问,自我,自习,自下而上,自相残杀,自相矛盾,自小,自小儿,自新,自信,自行,自行车,自省,自修,自诩,自序,自炫,自旋,自选,自寻,自言自语,自养,自以为然,自以为是,自缢,自营,自用,自由,自由下落,自由主义,自娱,自愈,自圆其说,自愿,自怨自艾,自在,自赞,自责,自找,自知,自知之明,自治,自治区,自治县,自治州,自制力,自重,自主,自主权,自助,自助餐,自专,自传,自转,自装,自足,自罪,自尊,自作多情,自作自受,自尊心
國語辭典
  1. 起源的地方。如:「其来有」。清·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履部》:「之通训当为始。」《礼记·中庸》:「知风之,知微之显,可以入德也。」

  2. 姓。如明代有勖。

  3. 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  1. 己身。如:「自言自语」、「自给自足」、「自以为是」、「各人自扫门前雪,休管 他人瓦上霜。」

  1. 主动。如:「自觉」、「自愿」。

  2. 本来。唐·白居易〈嵩阳观夜奏霓裳〉诗:「开元遗曲凄凉,况近秋天调是商。」

  3. 自然、当然。如:「自不待言」、「公道自在人心」。《老子·第五七章》:「我无为而民化,我好静而民正。」《红楼梦·第四回》:「姊姊们暮年相见,不必说悲喜交集,泣笑叙阔一番。」

  4. 依然。唐·王勃〈滕王阁〉诗:「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」

  1. 从、由。如:「自古以来」、「远而近」。《论语·学而》:「有朋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」唐·柳宗元〈石渠记〉:「渴西南行不能百步,得石渠,民桥其上。」

  1. 如果,表示假设的语气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「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」

  2. 虽然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「吾母而不得吾情,吾恶乎用吾情?」《史记·卷三○·平准书》:「天子不能具钧驷,而将相或乘牛车。」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下】【自】自·康熙筆画:6 ·部外筆画:0
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疾二切,音字。【玉篇】由也。【集韻】從也。【易·需卦】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【疏】自,由也。【書·湯誥】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【詩·召南】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【傳】自,從也。

又【玉篇】率也。

又【廣韻】用也。【書·臯陶謨】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【傳】自,用也。【詩·周頌】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【傳】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【古義】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

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【世說新語】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

又【集韻】己也。【正韻】躬親也。【易·乾卦】天行健,君子以自彊不息。

又【五音集韻】古文鼻字。註詳部首。◎按說文作鼻本字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鼻也。象鼻形。凡自之屬皆从自。?,古文自。疾二切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自)鼻也。象鼻形。此以鼻訓自。而又曰象鼻形。王部曰。自讀若鼻。今俗以作始生子爲鼻子是。然則許謂自與鼻義同音同。而用自爲鼻者絕少也。凡从自之字、如尸部㞒、臥息也。言部詯、膽气滿聲在人上也。亦皆於鼻息會意。今義從也、己也、自然也皆引伸之義。疾二切。十五部。凡自之屬皆从自。


(?)古文自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sɿ˥˧ 唐代读音 *dzhì日语读音 MIZUKARA ONOZUKARA YORI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越南语 tự

客家话 [海陆腔] cih6 [cit7] [陆丰腔] cih6 [台湾四县腔] cih5 [cit7] [宝安腔] cu3 [沙头角腔] cu5 ci2 [客英字典] cih5 [东莞腔] cu3 [梅县腔] ze5 [客语拼音字汇] ci2 ci4 qi4粤语 zi6

近代音 精母 支思韻 去聲 字小空;中古音 從母 至韻 去聲 自小韻 疾二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從母 屑部 ;王力系统:從母 質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