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zì]
部首 总笔画 14
笔顺 丶丶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6F2C
基本字义
  1. 浸泡。如:“醃漬”、“浸漬”。《三國志•卷二十九•方技傳•華佗傳》:“佗令溫湯近熱,漬手其中,卒可得寐。”
  2. 沾染。宋•陸游《醉歌》:“百騎河灘獵盛秋,至今血漬短貂裘。”
  3. 牲畜感染疫病而死。《禮記•曲禮下》:“天子死曰崩……羽鳥曰降,四足曰漬。”
  4. 積留在物體上的汙痕。如:“油漬”、“墨漬”、“汙漬”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soak, steep; dye; stains; sodden

德语 durchdringen, durchfeuchten

法语 tremper,confire,tache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浸泡。如:「腌」、「浸」。《三国志·卷二九·方技传·华佗传》:「佗令温汤近热,手其中,卒可得寐。」

  2. 沾染。宋·陆游〈醉歌〉:「百骑河滩猎盛秋,至今血短貂裘。」

  3. 牲畜感染疫病而死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「天子死曰崩……羽鸟曰降,四足曰。」

  1. 积留在物体上的污痕。如:「油」、「墨」、「污」。

康熙字典
【巳集上】【水】漬·康熙筆画:15 ·部外筆画:11

〔古文〕洓【唐韻】前知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疾智切,?音胔。【說文】漚也。

又浸漬也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漸漬於失敎。

又染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鍾氏染羽,淳而漬之。

又獸死也。【禮·曲禮】四足曰漬。【註】漬謂相瀸汙而死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漚也。从水責聲。前智切〖注〗洓,古文。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漬)漚也。謂浸漬也。古多假爲骴字。公羊傳大瘠。禮記注引作大漬。公羊傳。瀸者何。漬也。衆殺戍者也。周禮蜡氏。掌除骴。故書骴作脊。鄭司農云。脊讀爲漬。謂死人骨也。漢志。國亡捐瘠。孟康曰。肉腐爲瘠。按骴漬脊瘠四字、古同音通用。當是骴爲正字也。从水。?聲。前智切。十六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sɿ˥˧ 日语读音 HITASU TSUKERU TSUKE韩语罗马 CI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zit7 zit8 zi5 [客英字典] zit7 [台湾四县腔] zit7 zit8 zi5 [梅县腔] zi5 zii5 [宝安腔] zit7 [客语拼音字汇] ji4 jid5 jid6 jid6粤语 zi3

近代音 精母 支思韻 去聲 字小空;中古音 從母 寘韻 去聲 漬小韻 疾智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從母 錫部 ;王力系统:從母 錫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