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qiàn]
部首 总笔画 13
笔顺 一丨丨ノ丨一一丨一丨フ一一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4A8
基本字义
  1. 茜草。根可作絳色染料。《文心雕龍•通變》:“夫青生於藍,絳生於蒨。”
  2. 絳色。《三國志•魏志•東夷傳》:“蒨絳五十匹,紺青五十匹,答汝所獻貢直。”
  3. 木名。《山海經•中山經》:“(敖岸之山)北望河林,其狀如蒨如舉。”
  4. 青葱貌。《玉篇•艸部》:“蒨,青葱之皃。”
  5. 姓。《正字通•艸部》:“蒨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lush vegetation, luxuriant growth

法语 croissance luxuriante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茜草的別名。參見「茜草 」條。

  1. 紅色的。《三國志·卷三○·魏書·東夷傳》:「絳五十匹,紺青五十匹,答汝所獻貢直。」宋·范成大〈四時田園雜興〉詩六○首之七:「寒食花枝插滿頭,裙青袂幾扁舟。」同「茜 」。

  2. 參見「蒨蒨 」條。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上】【艸】蒨·康熙筆画:16 ·部外筆画:10

【唐韻】倉甸切,音倩。草盛貌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夏曄冬蒨。【湛方生·稻苗讚】蒨蒨嘉穀。

又鮮明貌。【束皙·補白華詩】蒨蒨士子。

又【儀禮·士冠禮註】齊人名蒨爲韎韐。

又木名。【山海經】敖岸北望河林,其狀如蒨如舉。【郭註】說者曰:蒨、舉,皆木名也。 【集韻】又與?、茜通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茅蒐也。从艸西聲。倉見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茜)茅蒐也。从艸。西聲。倉見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蒨卽茜字也,古音當在十一部。其音變適同耳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tɕʰiæn˥˧ 唐代读音 tsèn日语读音 AKANE韩语罗马 CHEN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cien5 [台湾四县腔] cin5 cien5 ziang1 [宝安腔] cen3 cen5 [海陆腔] cin5 cien5 ziang1 [梅县腔] cien5粤语 sin3潮州话 徐英3 徐央3 ,cêng3 ciang3(chhèng chhiàng)

近代音 中古音 清母 霰韻 去聲 蒨小韻 倉甸切 四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清母 青部 ;王力系统:清母 耕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