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fēi]
部首 总笔画 14
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丨フ一丨一丶
五笔86 DJDJ
五笔86 HDHJ
统一码 871A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,指无根据的、无缘无故的。现“流言飞语”常写作“流言蜚语”。
  1. 〔~蠊〕即蟑螂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cockroach

德语 Bremse (S, Bio)​,&gt

法语 taon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fēi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从虫,非声。①( fěi)本义:一种有害的小飞虫②( fēi )通“飞”。鸟飞) 通“飞”。飞翔 [fly]

三年不蜚,蜚将冲天。——《史记·楚世家》

一体花纹如彩画,满身锦绣若蜚英。——《西游记》

夏,蝗从东方来,蜚蔽天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

又如:蜚英(飞花);蜚集(飞翔集结);高蜚(高高飞翔;飞得很高);蜚翔(飞行翱翔)

(2) 另见 fěi

基本词义

fěi

〈名〉

(1) (形声。从虫,非声。本义:昆虫名。草螽)

(2) 同本义 [meadow grasshopper]

秋,有蜚,为灾也——《左传·庄公二十九年》

(3) 蜚蠊,即蟑螂 [cockroach]

如:蜚廉虫(即蜚蠊。虫名。俗称蟑螂)

(4) 传说中的灾兽 [a strange beast]

太山上多金玉桢木。有兽焉,其状如牛而白首,一目而蛇尾,其名曰蜚。——《山海经》

(5) 另见 fēi

常用词组
蜚声
國語辭典
  1. 動物名。踳類。一種有害的昆蟲。形橢圓,發惡臭,食稻花。

  1. 在空中騰行。《史記·卷四○·楚世家》:「三年不將沖天。」通「飛」。

  1. 沒有根據、不實的。如:「流言蜚語」。通「飛」。

康熙字典
【申集中】【虫】蜚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8

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父沸切,音屝。【爾雅·釋蟲】蜚,蠦蜰。【疏】蜚,越之所生,其爲蟲臭惡,南方淫氣之所生也。《本草》曰:蜚,厲蟲也,然則蜚是臭惡之蟲,害人衣物,故《春秋左氏傳》有蜚不爲災,亦不書也。【前漢·五行志】劉向以爲有蜚有?不言災者,氣所生,所謂?也。

又【正韻】芳未切,音費。蟲名,負蠜也。

又【廣韻】府尾切,音斐。義同。

又獸名。【山海經】太山有獸,狀如牛,白首,一目,蛇尾,名曰蜚。所經枯竭,甚于鴆厲,見則天下大疫。

又【集韻】匪微切,音非。與飛通。【史記·周本紀】麋鹿在牧,蜚鴻滿野。【楚世家】三年不蜚,蜚將沖天。 或作?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臭蟲,負蠜也。从蟲非聲。蜚,?或从虫。房未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?)臭蟲,負蠜也。按臭蟲下有奪字。當云臭蟲也,一曰負蠜也。畫然二說,如虫部蝝下之竝載三說也。春秋莊二十九年:秋,有蜚。左氏傳曰:爲災也。公羊傳曰:紀異也。穀梁傳曰:一有一亡曰有。漢五行志:劉歆以爲負蠜也。性不食穀,食穀爲災,按子駿葢演左氏說也。劉向以爲蜚色靑,近靑眚。非中國所有,南越盛暑。男女同川澤,淫風所生,爲蟲臭惡。是時嚴公取齊淫女爲夫人。旣入,淫於兩叔,故蜚至。按子政葢演穀梁之說,而何休,范?皆從之也。許列臭蟲於先,而負蠜次之,許意子政說長也。負蠜與蠜畫然二物。釋蟲曰:蛗螽,蠜也。毛傳同。許同,此一物也。釋蟲曰:草螽,負蠜也。毛傳則云草蟲,常羊也。常羊卽負蠜。鄭箋云:艸蟲鳴則阜螽躍而從之,是以謂之負蠜也。劉子駿及許之負蠜卽艸蟲也,卽常羊也。左氏之所以釋蜚也。至於臭蟲生南越而有於中國,子政之說則然。亦如有蜮,有鸜鵒來巢皆本非所有,公穀之所以釋蜚也。釋蟲曰:蜚,蠦蜰。郭云:?蟲,負盤也。攷本艸經蜚蠊。注家云:辛辣而臭,漢中人食之。一名盧蜰,一名負盤。郭注亦謂此,而許虫部蜰下但言盧蜰,不言蜚也。似許不以盧蜰與臭蟲爲一物,本艸之蜚蠊非必淫气所生。劉向所以說經者,又未必蜚蠊也。故所云盧蜰者,葢本艸之蜚蠊。此云臭蟲者,未必爲本艸之蜚蠊也。盤蠜二字尢不當牽混。从蟲非聲。房未切。十五部。


(蜚)?或从虫。今春秋三經皆如此作。古書多叚爲飛字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fei˥ 日语读音 ABURAMUSHI TOBU韩语罗马 PI现代韩语越南语 bay

客家话 [海陆腔] fui1 fui3 [客语拼音字汇] fi1 fi1 fui1 fui1 [台湾四县腔] fi1 fi3 [客英字典] fui1 fui3 [宝安腔] fui1 [梅县腔] fi1 fui1粤语 fei1 fei2

近代音 中古音 非母 尾韻 上聲 匪小韻 府尾切 三等 合口;奉母 未韻 去聲 ?小韻 扶沸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幫母 灰部 ;王力系统:幫母 微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