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yuān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丶丶フノフ丶フフ丶フ丶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60CC
基本字义
  1. 屈曲。《玉篇•心部》:“惌,惌枉。”
  2. 同“”。《集韻•元韻》:“怨,或作惌。”
  1. 小孔貌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函人》:“凡察革之道,眠其鑽空,欲其惌也。”
  2. 病名。清桂馥《札樸•鄉里舊聞附郷音正字》:“腹中積食曰惌。”
  3. 同“”。《説文•宀部》:“惌,宛或从心。”
  1. 同“”。《集韻•迄韻》:“愠,或作惌”《類篇•心部》:“惌,心所鬱積也。”
英文翻译

英语 to bear a grudge against
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冤屈、委屈。《廣韻·平聲·元韻》:「枉。」同「冤 」。

康熙字典
【卯集上】【心】惌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8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於袁切,音鴛。【廣韻】惌枉也。【集韻】讎也,恚也。本作怨。或作惌。

又小孔貌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函人】凡察革之道,視其鑽空,欲其惌也。【註】鑽孔以受線,欲其惌小無縫,則革堅難壞也。

又【集韻】紆勿切,音鬱。心所鬱積也。本作慍。或作惌。亦省作宛。

又【集韻】宛,古作惌。註詳宀部五畫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屈草自覆也。从宀夗聲。惌宛或从心。於阮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宛)屈艸自覆也。上文曰奥,宛也。宛之引伸義也。此曰屈艸自覆者,宛之本義也。引伸爲宛曲、宛轉,如爾雅宛中宛丘,周禮琬圭皆宛曲之義也。凡狀皃可見者皆曰宛然,如魏風傳曰宛辟皃,唐風傳曰宛死皃,攷工記注惌小孔皃皆是。宛與薀、薀與?,聲義皆通,故方言曰宛蓄也,禮記曰兔爲宛脾,春秋䋣露曰鶴無宛氣皆是。从宀夗聲。夗,轉臥也。亦形聲包會意。於阮切。十四部。


(惌)宛或从心。函人爲甲,眡其鑽空,欲其惌也。鄭司農云:惌,小孔皃。惌讀爲宛彼北林之宛。按爲當作如,先鄭不云宛惌同字,許乃一之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juan˥; wĄn˨˩˦

客家话 [客英字典] jen1 [台湾四县腔] jen1 [陆丰腔] jan1 [海陆腔] ren1粤语 jyun3

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元韻 平聲 鴛小韻 於?切 三等 合口;影母 阮韻 上聲 婉小韻 於阮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影母 寒部 ;影母 寒部 ;王力系统:影母 元部 ;影母 元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