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古代君主秋季打猎。《爾雅•釋天》:“秋獵為獮。”《集韻•?韻》:“?,《説文》:‘秋田也。’或作獮。”《周禮•舂官•肆師》:“獮之日,涖卜來歲之戒。”鄭玄注:“秋田為獮。”宋蘇軾《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永裕陵祝文》:“大獮獲禽,必有指蹤之自;豐年高廪,孰知耘耔之勞?”徐珂《清稗類鈔•戰事類》:“兆由博羅布爾蘇,富由賽里木,如獮場中分兩翼合圍,約相會於伊犁。”
- 杀。《爾雅•釋詁上》:“獮,殺也。”《文選•張衡〈西京賦〉》:“白日未及移其晷,已獮其什七八。”李善注引薛綜曰:“彌,殺也。言日景未移,禽獸什已殺七八矣。”《資治通鑑•唐昭宗天復三年》:“豈可不察臧否,不擇是非,欲草薙而禽獮之,能無亂乎!”《徐霞客遊記•滇遊日記十二》:“萬曆四十年,(順寧)土官猛廷瑞專恣,潛蓄異謀,開府陳用賓討而誅之。大候州土官奉赦與之濟逆,遂并雉獮之。”
- 同“獼”。兽名,即猕猴。《戰國策齊策三》:“猿獮猴錯木據水,則不若魚?。”
英语 hunt; autumn hunting; to capture with a fine net
德语 jagen, durchsuchen ,löschen, töten
法语 chasser,tuer
古代狩猎因四季之不同,而名称各异,秋天称为「狝」。《尔雅·释天》:「秋猎为狝。」《周礼·春官·肆师》:「狝之日,莅卜来岁之戒。」汉·郑玄·注:「秋田为狝。」
杀。《文选·张衡·西京赋》:「白日未及移其晷,已狝其什七八。」明·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卷一○上·滇游日记十二》:「大候州土官俸贞与之济逆,遂并雉狝之。」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息淺切,音蘚。【爾雅·釋詁】獮,殺也。【釋文】秋獵爲獮。【註】順殺氣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肆師】獮之日涖,卜來歲之戒。
又【夏官·大司馬】中秋敎治兵,遂以獮田。【說文】本作?。或作
?。【集韻】亦作
?。
秋田也。从犬璽聲。?,?或从豕。宗廟之田也,故从豕示。息淺切
(?)秌田也。釋天曰:秋獵爲獮。鄭君、韋昭、薛綜、杜預皆曰:獮,殺也。釋獮爲殺者,以曡韵爲訓。古音獮與璽同也。若明堂位叚省爲獮,取其雙聲耳。从犬,取載獫?獢之意。壐聲。各本篆作璽,云璽聲,非是。依左傳釋文正。此从小篆文,非从籒文也。息淺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(?)?或从示。宗廟之田也。故从豕示。此篆文及解疑皆有譌。不能遽定,姑仍其舊。
国际音标 ɕiæn˨˩˦ 日语读音 KARI
客家话 [海陆腔] sien3 [客英字典] sien3 [台湾四县腔] sien3 [梅县腔] sien3粤语 sin2
近代音 心母 先天韻 上聲 鮮小空;中古音 心母 獮韻 上聲 獮小韻 息淺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心母 灰部 ;王力系统:心母 脂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