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yí]
部首 总笔画 14
笔顺 ノフノ一一ノ丶フ丶フ丨一ノ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7591
基本字义
  1. 不信,猜度(duó):~惑。~问。~心。~团。~虑。~窦。~点。~端。猜~。怀~。半信半~。
  2. 不能解决的,不能断定的:~案。~难。~义。存~。
  1. 安定,止息。
  2. 古同“”,比拟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doubt, question, suspect

德语 zweifeln, zweifelhaft (Adj)

法语 doute,soupçon,douteux,douter,soupçonner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〈动〉

(1) (形声。小篆字形。从子止匕,矢声。止,不通。子,幼子。幼子多惑。本义:怀疑)

(2) 同本义 [disbelieve;doubt;suspect]

疑,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攻》

时至而疑。——《周书·王佩》

疑邻人之父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难》

吾尝疑乎是。——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疑是地上霜。——· 李白《静夜思》

自疑身外。——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
汝腹中之物,佘疑其女也。——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
(3) 又如:疑思(疑虑);疑影(怀疑;疑团);疑猜(怀疑猜测);疑龊(疑惑);疑狐(怀疑;狐疑);疑念(因怀疑而思索);疑踪(可疑之处);疑结(犹疑团);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敌(迷惑敌人);疑人(怀疑他人);疑揣(怀疑猜测);疑惑(怀疑,不相信)

(4) 迷惑,犹豫不定 [be puzzled]

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。——《商君书》

盛容服而饰辩说,以疑当世之法,而人主之心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(5) 又如:疑阻(埋伏);疑冢(疑墓);疑敌(迷惑敌人);疑人(用以迷惑敌人的草人);疑军(疑兵,虚张声势以迷惑敌人的军阵)

(6) 迟疑;犹豫[hesitate]。如:疑滞(迟疑不决;犹豫不定)

(7) 疑忌;猜忌 [be suspicious and jealous]。如:疑防(猜疑而防范);疑畏(猜疑畏惧)

(8) 猜度;估计 [surmise;conjecture;estimate]

内有疑妻之妾。——《管子·君臣下》

臣疑其君,无不危国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
不以公卿为宾,而以大夫为宾,为疑也。——《礼记·燕义》

(9) 又如:疑词(不确切的言词);疑罪(证据不足,难以量刑之罪)

词性变化

〈名〉

(1) 疑问 [query;question]

其妻献疑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无以致疑。——· 刘开《问说》

则无疑也。——[英]赫胥黎著、 严复《天演论》

(2) 又如:疑碍(疑问;问题);疑事(难以辨别的事);疑法(疑难案件)

(3) 惊恐;畏惧 [fear]。如:疑怖(疑惧;惶恐);疑沮(恐惧沮丧);疑(因惊疑而改容);疑骇(疑惧;惊骇);疑恶(畏惧厌恶)

(4) 怪异。引申为责怪 [blame]

壶浆远见候,疑我与时乖。——· 陶潜《饮酒》

(5) 又如:疑诟(责骂)

(6) 类似;好像 [seem]

用志不分,乃疑于神。——《列子》张湛注:“分犹散,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。”

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——· 陆游《游山西村》

(7) 又如:疑论(疑似的言论)

常用词组
疑案,疑兵,疑冰,疑点,疑窦,疑惑,疑忌,疑惧,疑虑,疑难,疑难,疑念,疑似,疑团,疑问,疑问句,疑心,疑义,疑狱,疑云,疑阵
國語辭典
  1. 迷惑、不明白。《说文解字·匕部》:「,惑也。」《易经·系辞下》:「中心者,其辞枝。」

  2. 猜忌、不相信。如:「怀」、「半信半」。《史记·卷八六·刺客传·荆轲传》:「夫为行而使人之,非节侠也。」

  3. 犹豫不决。如:「迟」。《书经·大禹谟》:「任贤勿贰,去邪勿。」《文选·陶渊明·归去来辞》:「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复奚。」

  4. 怪。《淮南子·泛论》:「当此之时,有立武者见。」晋·陶渊明〈饮酒诗〉二○首之九:「壶浆远见候,我与时乖。」

  5. 恐惧。《礼记·杂记下》:「故有疾饮酒食肉,五十不致毁,六十不毁,七十饮酒食肉,皆为死。」汉·郑玄·注:「,犹恐也。」唐·刘蜕〈与京西幕府书〉:「富贵固不足其来,爵土固不足畏其大。」

  1. 仿佛、好像。如:「疑似」、「嫌」。唐·李白〈望庐山瀑布水〉诗二首之二:「飞流直下三千尺,是银河落九天。」宋·陆游〈游山西村〉诗:「山重水复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

康熙字典
【午集上】【疋】疑·康熙筆画:14 ·部外筆画:9

〔古文〕?【唐韻】語其切【集韻】魚其切【韻會】凝其切,?音宜。惑也。【廣韻】不定也。【易·乾卦】或之者,疑之也。【禮·坊記】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。以爲民坊者也。【疏】疑謂是非不決,當用禮以章明之。

又度也。【儀禮·士相見禮】凡燕見于君,必辨君之南面,若不得,則正方不疑君。【註】疑,度也,不可預度君之面位,邪立嚮之。

又【廣韻】恐也。

又【增韻】似也,嫌也。

又【爾雅·釋言】戾也。

又山名。【淮南子·原道訓】九疑之南,陸事寡而水事衆。【註】九疑,山名也。在蒼梧。

又神名。【山海經】符惕之山,其上多椶柟,下多金玉,神江疑居之。

又官名。【禮·文王世子】虞夏商周有師保,有疑丞。【疏】古者天子必有四鄰,前曰疑,後曰丞,左曰輔,右曰弼。

又【韻會】疑陵切【正韻】魚陵切,?音凝,定也。【詩·大雅】靡所止疑,云徂何往。【傳】疑,定也。【疏】正義曰:疑,音凝。疑者,安靜之義,故爲定也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用志不分,乃疑于神。

又【集韻】魚乙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魚乞切,?銀入聲。【儀禮·鄕射禮】賓升西階,上疑立。【註】疑,止也。有矜莊之色。【釋文】疑,魚乙切。

又【士昏禮】婦疑立于席西。【註】疑,正立自定之貌。

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偶起切,同擬。【易·文言】隂疑于陽。【禮·射義】不以公卿爲賓,而以大夫爲賓,爲疑也。【註】疑,自下上至之辭也。【疏】疑,擬也。是在下比擬於上,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。

又【韻補】叶魚記切,音義。【易·升卦】升虛邑無所疑也。

又叶魚求切,音牛。【賈誼·鵩賦】德人無累,知命不憂。細故芥蔕,何足以疑。

说文解字
『說文解字』

惑也。从子止匕,矢聲。語其切〖注〗徐鍇曰:“止,不通也。?,古矢字。反匕之幼子多惑也。” 〖注〗?,古文。文十五 重四

『說文解字注』

(疑)惑也。惑、亂也。从子止匕。矢聲。此六字有誤。匕矢皆在十五部。非聲。疑止皆在一部。止可爲疑聲。匕部有?。未定也。當作从子?省、止聲。以子?會意也。語其切。一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ji˧˥; ni˨˩˦ 唐代读音 *ngiə日语读音 UTAGAU UTAGAI UTAGAWASHI韩语罗马 UY UNG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台湾四县腔] ngi2 [客英字典] ngi2 [沙头角腔] gni2 [宝安腔] ngi2 [海陆腔] ngi2 [梅县腔] ngi2 ni2 [陆丰腔] gni3 [东莞腔] ngi2 [客语拼音字汇] ngi2粤语 ji4潮州话 ghi5

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平聲陽 移小空;中古音 疑母 之韻 平聲 疑小韻 語其切 三等 開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疑母 咍部 ;王力系统:疑母 之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