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fū]
部首 总笔画 12
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ノ丨一丨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DD7
基本字义
  1. 脚背。
  2. 脚;足。
  3. 同“”。( ①花萼房。②物体的足部。)
  4. 泛指条状物的末端。
  5. 蛇腹下的横鳞。
  1. 古代人名用字。
英文翻译

英语 the instep

法语 cou-de-pied

详细解释

详细字义

(1) 脚背 [instep]

蹶泥则没足灭跗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
又如:跗注(古代的一种长兵服)

(2)[foot]

如:跗面(脚面);跗蹋(以足踏地);双跗(双脚)

(3) 物体的足部。通“柎” [leg]

朱跗黄实,蓄殖果木,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。——《管子·地员》

又如:鼓跗(鼓架)

(4) 泛指条状物的末端 [end]

如:剑跗(剑的握手处)

(5) 花萼 [calyx]

衔素蕊于青跗。——南朝· 沈约《郊居赋》

又如:跗萼(花萼与子房。亦指花朵);跗萼联芳(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)

(6) 另见

基本词义

(1) 手足伏地。同“匐” [lie prostrate]

匐,《说文》:“伏地也。”或作跗。——《集韵》

(2) 另见

常用词组
跗骨
國語辭典
  1. 腳背。《玉篇·足部》:「,足上也。」《莊子·秋水》:「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。」

  2. 足、腳。《集韻·平聲·虞韻》:「,足也。」漢·王充《論衡·宣漢》:「古之露首,今冠章甫;怙之跣,今履商舄。」

  3. 花萼、花托。唐·孫光憲〈望梅花·數枝開與短牆平〉詞:「數枝開與短牆平,見雪萼,紅相映。」同「柎 」。

  4. 器物的底座。《續漢書志·卷七·祭祀志上》:「距石下皆有石,入地四尺。」《元史·卷六八·禮樂志二》:「虡趺青龍籍地,以綠油臥梯二,加兩焉。」同「柎 」。

康熙字典
【酉集中】【足】跗·康熙筆画:12 ·部外筆画:5

【廣韻】甫無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風無切,?音膚。足趾也。【玉篇】足上也。【儀禮·士喪禮】乃屨綦結于跗連絇。【註】跗,足上也。【疏】謂足背也。【莊子·秋水篇】蹶泥則沒足滅跗。【音義】跗,足跗也。

又【左傳·成十六年】有?韋之跗注。【跓】跗注,戎服,若袴而屬于跗,與袴連。

又人名。【史記·扁鵲倉公傳】醫有兪跗。【註】黃帝時將也。

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符遇切,音附。義同。

又與拊通。【詩·小雅】鄂不韡韡。【箋】不音夫,當作拊。【音義】拊亦作跗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闌足也。从木付聲。甫無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柎)闌足也。柎蒙上文木?言之。阑字恐有誤。韵會本闌作鄂。柎跗正俗字也。凡器之足皆曰柎。小雅:鄂不??。傳云:鄂猶鄂鄂然,言外發也。箋云:承華者曰鄂。不當作柎。柎,鄂足也。鄂足得華之光明則??然盛。古聲不柎同。箋意鄂承華者也,柎又在鄂之下,以華與鄂喻兄弟相依。郭璞云:江東呼草木子房爲柎。草木子房如石橊房,蓮房之類,與花下鄂一理也。從木付聲。甫無切。四部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fu˥ 日语读音 ASHINOKOU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

客家话 [海陆腔] fu5 fu1 [客语拼音字汇] fu2 fu4 [东莞腔] fu1 [台湾四县腔] fu5 fu1 [客英字典] fu1 fu2 [宝安腔] fu1 fu5粤语 fu1

近代音 中古音 非母 虞韻 平聲 跗小韻 甫無切 三等 合口;奉母 遇韻 去聲 附小韻 符遇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幫母 侯部 ;並母 侯部 ;王力系统:幫母 侯部 ;並母 侯部 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