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[fū]
部首 总笔画 9
笔顺 ノフ一一ノ丨一丨丶
五笔86
五笔86
统一码 80D5
基本字义
  1. 同“”,皮肤:“尾湛~渍。”
  2. 同“”,足。
  1. 浮肿:“寒热~肿。”
  1. 同“”。
英文翻译
详细解释
常用词组
國語辭典
  1. 浮腫。《集韻·平聲·虞韻》:「,腫也。」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「有草焉,其名曰黃雚,其狀如樗,其葉如麻,白華而赤實,其狀如赭,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。」晉·郭璞·注:「治腫也;音符。」《黃帝內經素問·卷二○·五常政大論》:「寒熱腫。」唐·王冰·注:「腫謂腫滿,按之不起。」

  1. 足。《集韻·平聲·虞韻》:「跗,足也。或作。」

  2. 指皮膚。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「蹄申膝折,尾湛潰。」同「膚 」。

康熙字典
【未集下】【肉】胕·康熙筆画:11 ·部外筆画:5
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符遇切【正韻】防父切,?音附。【揚子·太?經】肺胕之行。【廣韻】肺胕,心膂。【集韻】人之六腑也。【正韻】晉書作肺腑,誤。

又【集韻】風無切,音膚。足也。或作趺?。【戰國策】服鹽車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潰。【釋文】胕,音膚。

又【五音集韻】防無切,音扶,腫也。【山海經】竹山有草焉,其名曰黃雚。浴之已疥,又可以已胕。【註】治胕腫也,音符。

又【韻會】通作附。【前漢·劉向傳】臣幸得託肺附。【註】肝肺相附著也。

说文解字
《說文解字》

皮也。从肉盧聲。膚,籒文臚。力居切

《說文解字注》

(臚)皮也。今字皮膚從籒文作膚,膚行而臚廢矣。晉語:聽臚言於市。史、漢臚句傳。蘇林曰:上傳語吿下爲臚。此皆讀爲敷奏以言之敷也。史記:臚於郊祀。漢書:大夫臚岱。韋昭辨釋名:鴻,大也。臚,陳序也。謂大以禮陳序賔客。此皆讀爲廷實旅百之旅也。劉熙釋名:鴻臚,腹前肥者曰臚。以京師爲心體。王矦外國爲腹腴。以養之也,此讀爲夏右腴之腴。皆假借也,其本義則皮膚也。从肉。盧聲。甫無切。五部。


(膚)籒文臚。經籍通用此字。禮運曰:膚革充盈。引伸爲狼跋文王之膚美,爲六月之膚大,爲論語之膚受。

音韵方言

国际音标 fu˥; fu˧˥; tʂou˨˩˦ 日语读音 HARAWATA韩语罗马 PWU现代韩语

粤语 fu1 fu2 fu4

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遇韻 去聲 附小韻 符遇切 三等 合口;上古音 黄侃系统:並母 侯部 ;王力系统:並母 侯部 ;